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风格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 ①③⑥/②④⑤ B ①②③⑤/④⑥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③⑤⑥/②④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词牌不等于题目。 |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
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 |
长调。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选出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两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怅”的原意是失意,这里含有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意思。 |
B.“谁主沉浮”可理解为:到底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
C.前句通过对大自然的发问,表现了诗人作为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情怀。 |
D.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巧妙回答,即我们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月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
下列各句对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乔出嫁了”这一细节,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B “人生如梦”是苏轼在遭受贬谪之时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寄未酬之壮志于自然,是一种旷达的表现。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叹宋武帝的英雄业绩,他指挥的军队精锐善战,他的豪气充溢苍茫大地。只可惜,这些都已是怀想中的事。
对下列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红叶无个人瞧”,大有物是人非之感,与姜夔的“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同工之妙。 |
B.“秋水长天人过少”句,回忆以往清秋时节,水阔天长,行人稀少。 |
C.“残山梦最真”,山河已残破,但过去的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
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美与丑、兴与亡的快速对比转换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奈。 |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
下列词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
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
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
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
对于下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注]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A.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B.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离家万里,敌人还未被打败,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
C.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忧思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描摹将军战士的感伤之态,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
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
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 ①③⑤⑥/②④ B ①②③⑤/④⑥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③⑥/②④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
对《念奴娇 昆仑》这首词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A.“横空出世”,横在空中,高出人世;“莽”,苍莽无际;“阅尽”,看尽了,经历了。首句从空间角度,表现昆仑山的雄伟、阔大。 |
B.“飞起玉龙三百万”,形容披雪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千条万条玉白色的巨龙在飞舞。“三百万”,数词虚指用法,形容很多。 |
C.“安得倚天抽宝剑”,“安得”,怎么能。“倚天抽宝剑”,即抽出倚天的宝剑。“倚天”,形容剑极长,靠在天上。 |
D.“把汝裁为三截”,形象地写出了改造自然的巨人形象。“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写昆仑山经过全人类的改造,化害为益,全世界人民“凉热”共享。 |
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虞美人 | B.念奴娇 | C.沁园春 | D.永遇乐 |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A.“莫听”句既渲染出雨骤风狂,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
B.“谁怕?”即“不怕”:不怕自然界的风雨,也不怕人生的各种风雨。 |
C.“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
D.作者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的既有旷达心境,又有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
对《沁园春 雪》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