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答:                                                                                                   
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2.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咏“梅”?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各题
鹧鸪天惜别
严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释】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
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素香丁香
【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词中刻画的丁香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③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作此词。
②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③长沟: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请从手法、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请简要分析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问题。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张元幹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② 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 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 ,泣孤臣吴越。 
【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
⑴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 分)                                                                                                                                                                                                                                  
⑵“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句中词人“心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⑶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曰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酹江月·和邓光荐①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①1297年8月文天祥和邓光被俘后押送大都途经建康。邓因病滞留,文天祥将继续北上,邓作《酹江月·驿中言别》相赠,文写此词相和。②能:这样。如许。③牢愁:忧愁。④龙沙:指塞外沙漠之地。时作者被俘北解。
词的上阕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下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本词结尾“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与《渡扬子江》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表达了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两者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二郎神
(宋)柳 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①飚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它写出了该节日中的哪几样民俗活动?
此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绘了景物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一词多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