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 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③华:花白
简要分析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以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揣摩“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下片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习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
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本大题原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颈联如何表达相思的?
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拟人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神思。 |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
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小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的神态。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语欲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第一段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
C.“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
D.最后一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
对《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 弹奏声音粗重急骤,“切切” 弹奏声音轻细委婉。 |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冰下难”形容乐声的冷涩。 |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这段文字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
简要分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写法表现“蜀道之难”?
阅读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回答后面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 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 : 徂,过去.
(1)从抒情方式上讲,前六句是 ,(1分)最后两句是 。(1分)(每空限填四字)
(2)“万里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倦”意的? (4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