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睦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妻淳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来源:2010年山西省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小题(共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香”表现在何处?
                                                                         
                                                                         
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  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 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  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  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传》)。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4分)
答: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仰望瀑布
绿原
左看右看
越看越觉得
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
抗不住地心引力
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
从上往下流着,不幸
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
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
乃由(①)而入(②)
一日有如几千年
几千年又有如一日
更在(③)中保持(④)
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
据说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
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
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
向它飞去,沿着彩虹
拐个弯与银河汇合
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
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
再没有(⑤),也再没有(⑥)
只在太阳的燃烧里
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1).诗中括号内原有的词语都是两个字,请从下面两个词中分别选择一个填入括号中。
A.新鲜       B.永恒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这首诗赞美了瀑布壮美的外观、博大的心胸、不屈的精神,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指晋人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的角度,简析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⑴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                                             ⑵有人说“榕叶满庭莺乱啼”中“乱”字用得好,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对句中“乱”字作简要赏析。

来源:2010年淮安市淮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本诗第二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运用比喻手法,寓意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据史书记载,当时曾有人指控本诗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而被罢黜,史称“落梅诗案”。请分析尾联中诗人是如何“讪谤当国”的。(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其一)秦观[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
请分析“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诗歌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具体描写了哪些意象?组成了怎样的意境?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来源:2010年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首宋词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抒发了什么情?作者又是借助了什么景(试举两例)巧妙的抒发了这种情?
声音本是无知无觉的,可词人在其前冠以“寒”,其后缀以“碎”,前人评为极妙,你认为呢?请选其中一字,予以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释:①青冢: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②蕃:指吐蕃。大中十一年,吐蕃以河湟降唐,唐代西部边塞地区一度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1)有人说首联“征人倚戍楼”中的“倚”字可改用“守”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2)颈联描绘了边地怎样的景象?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