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政至此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命人拿来宝玉,打了几十大板。” 贾政为何如此生气打宝玉,请简述其原因与经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贾赦要收丫环为小妾,不想那丫环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这丫环是谁?她为何说这话?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的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病:忧虑,犯难,指心力有所不足。②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玛斯洛娃)本来抱着希望……然而从那天晚上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
那天晚上的事让玛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家》和《复活》的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我使她伤心多次,又何止这一件事”。梅的死带给觉新很大的打击,觉新觉得自己亏欠梅太多,所以觉新在处理梅的后事时,包揽全部事情,因为这是减轻他愧疚的最后一次机会。
B.“他不再需要理性了,他不再听理性的呼声了。”高老太爷完全不听觉新的求情,一意孤行,扬言说觉慧到月底还不回家,就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子弟。而叫觉民代替他应承这件亲事。
C.聂赫留多夫在姑姑们家里度过的最后一天当中,前一天夜里的事在他的记忆里还很新鲜,他体会到他自己做了一件很坏的事,这件坏事必须弥补一下才行。为了弥补卡秋莎,他给了她一百卢布。
D.“她认出我来了!”他暗想。他仿佛觉得有人要兜头打下来,就把身子往后一缩。

玛斯洛娃在女掌班作证时,忽然把眼光转到陪审员这边来,停在了聂赫留朵夫身上,瞧了很久。聂赫留朵夫为此提心吊胆,可是玛斯洛娃并没有认出他来。
E.妓院的女掌班基塔耶娃打发一个法警给玛斯洛娃送来三个卢布,玛斯洛娃托一个押解兵用其中的二十戈比买两个白面包和一包纸烟,还找回了零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止因老夫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第12回)
选段中的“明公”是谁?“受取徐州牌印”的经过如何,请简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经典阅读
(孟子)曰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用的是逻辑上的归谬法,先假定了两种荒唐的说法:“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当宣王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些不清楚时,孟子又作了生动的举例说明,这就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则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了。
C.孟子就是要使齐宣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也就是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做。
D.这里所说的“不为”和“不能”,即是指国君不推恩与百姓,也就是对百姓不实行仁政。

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样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弈不为拙射变其毂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毂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请简要说说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弈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什么?
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
[注]与国:盟国
请概括出当时的“良臣”常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哪些才能?
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贾宝玉见甄宝玉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结果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第七》)
②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第六》)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第九》),结合上面语段,说说有仁德的人为何不会忧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活得不快乐,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人要怎样才能达到“不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王善保家的道:“……如今要查这个主儿也极容易,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
王善保家的为什么要向王夫人建议抄检大观园?结果如何?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性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给了这个霸王”。
宝玉这段心理活动,是对谁身世的同情,结合整部作品,简述其身世。
答:第(   )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②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哄:交战。②几:将近,几乎。
文中“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实际上是一个成语“出尔反尔”,现代汉语中的“出尔反尔”是什么意思?在这个文段中它又是什么意思?请简述。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这段话所表明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简答题
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
问题:“的卢”马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说它是“救主”?请简述相关情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衣敝缊袍①,与衣狐貉②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③’”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
【注】①衣敝缊袍,穿着破旧的絮袍。衣(yì),穿。敝,破败。缊(yùn)。②狐貉,以狐狸或貉的皮毛所制成的裘衣。貉(hé),形似狐狸,锐头尖鼻。③语见《诗经·邶风·雄雉》。忮(zhì),嫉妒。用,为、做。臧(zāng),善。
孔子为什么先表扬子路,后又批评他呢?
你怎样看待“不忮不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