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 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 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 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来源:2018年全国卷Ⅱ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 【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来源: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积微,月不胜 【1】 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 【2】 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 小事之至也数 ,其悬 【3】 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朴漏者危, 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 ,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 德輶 【4】 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 【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 【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全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 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 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 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

不可胜日志

C.此 谓也

若白垩 与黑漆

D.察 秋毫

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事之至也数

B.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C.

大荒者亡

D.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E.

霸者之善著焉

F.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G.

赐失之矣

H.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来源: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 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 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 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张。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客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1)下列文字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又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金,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边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维缜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的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②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来源:2016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①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②,争道③,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④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曩:nǎng以往,从前。        ②博:古代一种博戏。
③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④嘿:同“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目:瞪视
B.而燕,燕人谓之荆卿之:到、往
C.愿足下太子于宫过:拜访
D.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去:前往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敬称的一项是(  )

A.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D.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

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句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记叙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①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②。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③,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膂:脊骨。②瘳:病愈。③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隆起而                   ②又三日,拇指大握:
以善药:                   ④始以为不治: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之”字的指代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一位健壮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个小疹子,不及时求医,险些送命的事例。
B.郑君确定了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但是看的人都笑他,所以他对此很担忧。
C.文章以小见大,引喻恰当,娓娓而谈,颇有警示作用。
D.本文告诉我们: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故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故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欲霸王者托于贤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
D.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登高望,太息而叹 秦人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孰能讥之乎?
C.遂出见之,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D.水广则鱼大,君明臣忠 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 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魏书·胡叟传》节选
【注】①探赜(zé):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轻蔑傲慢。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鲜有焉屈:屈辱
B.好属文属文:写文章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
D.其珍物遗:赠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唯《易》乎天之苍苍,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拂衣出倚歌和之
C.遂得免风雨兴
D.复还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B.而刘夙婴疾病
C.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D.遂见用于小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②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乃遣人谕意,铣大悦,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遇颍川贼帅沈柳生来寇罗川县,铣击之,不利,因谓其众曰:“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若从其请,必复梁祚,遣召柳生,亦当从我。”众皆大悦,即日自称梁公,柳生以众归之.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铣以绣为尚书令,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铣又恶而杀之。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数日,克其水城。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铣以太牢告于其庙,率官属缌缞布帻而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囚之,送于京师,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
《旧唐书.萧铣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同谋:共同谋划做坏事的人
B.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弄权:玩弄权术
C.若待力屈,必害黎元黎元:百姓
D.竟斩于都市都市:都城中的集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
B.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
C.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
D.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B.“太牢”,即古代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而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要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被称为“牢”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D.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穿六个月丧服的人。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铣家境贫寒,以孝成名。萧铣虽为皇族后代,但少时贫寒,因孝敬母亲而闻名,由此被隋炀帝提拔为罗县县令。
B.萧铣顺应民意,聚众反隋。大业年间董景珍、张绣等叛隋,推举萧铣为主。萧铣做首领后很快就聚集数千人。
C.萧铣诛杀功臣,势力渐弱。萧铣先后诛杀董景珍之弟和张绣,大臣接连被杀,致使故人边将心生疑惧,多有叛离,因此兵势渐弱。
D.萧铣心念百姓,主动投降。武德四年,萧铣兵败,他认为天命不在梁,若顽固抵抗,定会伤害百姓,于是主动投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
②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不齐也与:亲附
B.鲁以为将卒: 终于
C.鲁君疑之,吴起谢:辞退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也过:指责

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②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词语解释
(1)梦亦同          (       )
(2)外与天          (       )
(3)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
(4)颓然醉          (       )
(5)游于是乎始        (       )
(6)故为之文以     (       )
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兰亭集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游褒禅山记》
下列对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中“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C.“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而今在安哉”。
D.“何为其然也”是状语后置句。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B.冯虚御风
C.青青子衿 D.于嗟鸠兮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感慨系之矣

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 B.会不相从许
C.不得便相许 D.还必相迎取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虾而麋鹿”中的“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B.“顺流而也”中的“东”与“望武昌”中的“东”活用情况一样。
C.“火尚足以也”中的“明”与“常在于险远”中“险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D.“不知东方之既”中的“白”是形容词,解释为“白色”。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住没有什么用处。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长长的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规律,方法
D.所以兴怀,其一也思想情趣,情致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C.芳菲菲其弥章菲菲:花草茂盛。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B.“忠魂万里龙舟吊,遗迹千秋粽带香”是有关荀子的名联。
C.六合:古时候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就叫六合。
D.“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B.昼夜勤作息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D.否泰如天地

请将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同“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
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跛脚)。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余,徙(调职)为卫尉。……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如太后宫车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
B.田甲曰:“然即之。”溺:用小便浇灭
C.天子议置,欲用安国相:帮助
D.死灰不复然乎?独:难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东界。徘徊于斗牛之间
B.张羽力战,安国持重,故吴不能过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謇朝谇而夕替
D.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6.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全含有使动用法的一组(   )
①后世之其传 而莫能名者                  ②民生之多艰 
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④火尚足以也 
手巾掩口啼                               ⑥常在于险远
⑦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                         ⑧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A.①③⑦ B.①⑤⑥ C.④⑤⑧ D.②④⑥

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A.亦自缢于庭树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凌万顷之茫然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B.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C.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D.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等国叛乱时,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韩安国和张羽因此名声显扬。
B.韩安国在狱中被狱吏田甲侮辱。等到从囚徒被任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不计前嫌,坚持让田甲回来就职。可见,韩安国是个宽厚大度的人。
C.公孙诡、羊胜蛊惑梁孝王争取做皇位继承人并增加封地,甚至为此行刺当权的谋臣。景帝得知后派使者捉拿他们,因梁孝王藏匿,没抓到。韩安国援引临江王之事来劝诫梁孝王,令梁孝王悔悟。
D.田蚡死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时,因给皇帝导引车驾而掉下车,跌跛了脚。天子本打算任用韩安国为丞相,因安国脚跛得很厉害,就再也不愿意重用他了。

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
(2)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给下面文段中无标点部分加上标点。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