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人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②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3)在这则短文中,老子以水的特殊性来类比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关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划线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愈寒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1)用斜线给波浪线部分断句。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3)本文表现戎夷什么样的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翻译。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下列句子。
(1)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的认识虽有局限性,却也体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疾苦。
C.李清臣虑事周全,见识深远。金明寨失陷,主将阵亡,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为杜绝不良影响,以理劝说,成功地使全军战士免于丧命。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凌虚台记 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抓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④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正确解释加点字。
①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②不足恃以长久
将下列文句断开并加上标点符号:
夫 台 犹 不 足 恃 以 长 久 而 况 于 人 事 之 得 丧 忽 往 而 忽 来 者 欤
对“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B.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太过分了。
C.但有的人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D.但是或者却想借此炫耀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就是罪过了。

联系第①、第②段,说说太守在此筑台的原因:
①                                     ②
“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作者是怎样阐释这一观点的?
简析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叙议结合方面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为旌:表扬 B.去今之而葬焉墓:筑墓
C.而扑之抶:鞭打 D.诛五人按:按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盖当蓼洲周公被逮请罪于先人
B.敛赀财送其行虽董之严刑
C.则噪相逐夜,缒
D.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之奈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章主要写“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这部分为什么要写“吴民暴动”,最后一句才写出这五人“按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解人也。父僧习,齐奉朝请。
庆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治章句。时柳僧习为颍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将选乡官,皆依倚贵势,竞来请托。选用未定,僧习谓诸子曰:“权贵请托,吾并不用。其使欲还,皆须有答。汝等各以意为吾作书也。”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选吏之日,有能者进,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习读书,叹曰:“此儿有意气,丈夫理当如是。”即依庆所草以报。大统十年,除庆尚书都兵郎中。
广陵王元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推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我?”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言毕,便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榜。居二日,广陵王元欣家奴面缚自告榜下,因此尽获党与。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傥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选自《周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柳僧习为颍川郡为:治理
B.其使欲还,皆须有答使:令、让
C.庆辞气不挠,抗声曰抗:抗议
D.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表彰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明柳庆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庆乃具书草云:“下官受委大邦……此乃朝廷恒典。”
②庆于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权戚侵虐之状 
③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 
④乃复施免罪之榜 
⑤庆乃进争之
⑥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庆的父亲在选拔乡官时,有很多京城附近的权贵纷纷请求托付安排相关人员。柳庆代父写信,明确提出了选择乡官的标准,拒绝了权贵们的无理要求,受到了父亲的赞赏。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曾经因偷别人的牛而被柳庆捕获。但这个姓孟的人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柳庆放在眼里。柳庆召集众多僚属吏员聚会,当众用笞刑打死了这个人,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豪强贵戚。
C.有一胡姓人家遭贼人打劫,贼人中有人通过写匿名信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自首却又担心治罪的心情。柳庆就张贴了一份自首免罪的告示,促其自首,终于全部抓获了这批劫匪。
D.太祖要杀掉王茂,只有柳庆挺身而出,冒着与王茂一起治罪的风险,替王茂鸣冤。最终使太祖认识到误杀王茂的错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今若加以桎梏,后复何以脱我?”
(2)太祖逾怒曰:“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夔,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太行贼陷潞州,杀其守姚璠,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安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颜色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少顷,怒解。因召潞军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尔矣。”皆感泣而去。朝廷闻而嘉之,拜左谏议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
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节选自《金史·沈璋传》)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
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地说这是我的职责。
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
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
(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①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②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走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④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⑤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注】①委肉当饿虎之蹊:意思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委,放置。蹊,小路。②惛:愁闷,烦恼。③后交:新交,晚交。④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燕国力量薄弱。⑤雕鸷:雕与鸷均为凶猛的禽鸟。比喻秦国的凶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之——舍:使……住下来 B.祸必不矣——振:兴起
C.愿太傅虑之——更:再,重新 D.怨暴之怒——行:施行,发泄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B.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C.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D.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不得已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
B.鞠武劝说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并希望太子马上派遣樊於期将军到匈奴去杀人灭口。
C.太子丹顶住压力,坚决收留樊於期,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想通过鞠武结识田光。
D.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太子丹的侠肝义胆。

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①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公曰:“制,岩邑③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④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①难产的一种②地名③险要的城镇④通“太”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于武公亟,立即 B.大不过参国之一都,国都
C.姜氏欲之,焉害辟,躲避 D.命子封车二百乘以伐京帅,率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庄公即位,之请制  ②不如早之所
③虢叔死焉    ④姜氏欲之,辟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
B.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使武姜受到了惊吓,所以她不喜欢庄公
C.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
D.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召人势力虽大,反而崩溃。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思明叛族黄文昌杀知府,占三州二十七村。副总兵康泰偕世宁入思明,执其兄弟三人。而泰畏文昌夜遁,委世宁空城中,危甚。诸土酋德世宁,发兵援,乃得还。文昌惧,归所侵地,降。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上疏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请于都御史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逝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久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拔,去引:引导
B.数火灾夺民廛地假:假借
C.擢右佥都御史寻:不久
D.都御史马昊、陈九畴累废坐:因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时孝宗已不豫,犹颔②则秦所大欲
B.①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②欲人之无惑难矣
C.①持议不苟合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①副使范辂时所抑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于都御史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扰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B.请于都御史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扰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C.请于都御史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扰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D.请于都御史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扰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世宁性情刚直,不畏强暴。在德安任职期间,岐王的下属官吏骄横霸道,胡世宁依法制裁了他们。
B.胡世宁疾恶如仇。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无人敢说,胡世宁愤然上书,揭发宁王宸濠的罪状。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遭宁王陷害被关进监狱,仍三次上书陈述朱宸濠谋反的罪状,直至谏官上书说情皇帝才醒悟过来。
D.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议论朝政时不会苟且迎合别人的意见,朝中大臣都忌恨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泰畏文昌夜遁,委世宁空城中,危甚。诸土酋德世宁,发兵援,乃得还。
(2)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