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耀湖广佥事。昊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已,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久之,进左丞相,复以广洋为右丞相。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轶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足,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之,日:“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女,不能给也。”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谤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又尝与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骂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贤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日:“吾有所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巨从己者。
(选自《明吏·胡惟庸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B.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C.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D.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指的是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B.陟指的是官吏的罢黜,降职。
C.封事:原是奏疏体之一,百宫上奏机密事,为防泄露,便要密封呈进,故称封事,亦称“封奏”“封章”。后来泛指奏疏。
D.符瑞:符,符命,儒家、方士所说的表明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种所谓的祥瑞征兆。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惟庸,定远人。在和州归附太祖。后任太常寺少卿、本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左丞。因丞相人选难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设丞相。惟庸于是独专中书省事务。
B.皇上认为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向皇上告发了他。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
C.后来刘基生病,皇上派惟庸对刘基下毒。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栩说这是祥瑞之兆。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
D.惟庸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惟庸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译文:
(2)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 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示年份)。“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濬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太过,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濬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濬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濬为益州刺史。濬设方略,悉诛弘等。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除大司农。羊祜雅知濬有奇略,乃密表留濬。
武帝谋伐吴,诏濬修舟舰。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濬造船于蜀,其木屑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流屑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军。”皓不从。
时朝议咸谏伐吴,濬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州)贤愚无不嗟怨。□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发诏。濬于是统兵。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济其所欲济:成就
B.宜有以裁之裁:裁决
C.羊祜雅知濬有奇略雅:向来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乖:不顺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识□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②□观时运,宜速征伐
③帝深纳焉,□发诏              ④□父母戒之曰

A.①之 ②若 ③乃④之 B.①者 ②且 ③乃④其
C.①之 ②且 ③则④之 D.①者 ②若 ③则④其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虽然通晓古籍,姿容俊美,但由于一直不注意修养品行,因此不被当时的人们称道。
B.州郡征召王濬担任河东从事,他到任以后,查办了一些不廉洁的官吏,让他们自动离去。
C.王濬做益州刺史时,设下计谋将盗贼张弘等人绳之以法,边境少数民族百姓纷纷投奔他。
D.王濬接受晋武帝的诏命建造战船,他造船用的碎木片顺流而下,引起了吴国君臣的警惕。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2)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译下列语句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 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稾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供具: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犯法判罪。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袁盎传
①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②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④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⑤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②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注:①绛侯:周勃  ②人彘:吕后曾断戚夫人手足,把她扔进厕所里,称为“人彘”。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吕用事,擅相王
(2)大臣相与共诸吕
(3)唯袁盎绛侯无罪
(4)袁盎引慎夫人坐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礼恭,常自送之臣闻求木长者
B.陛下丞相何如人?赵亦盛设兵待秦
C.宗室诸公莫敢言吾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D.今汉乏人而渔工水师知而不能言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2)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第④段中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君 与 斗 廷 辱 之 使 其 毁 不 用
这篇传记主要表现了袁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洁扫沐浴除:台阶。
B.涉何心此乡:面对。
C.其急待人如此周:周济。
D.欲以示众俗厉:勉励。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①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②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功施社稷,之金石,播之声诗,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
注:①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②桓圭衮冕: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人孺子皆得而侮之易:轻率 B.世有德,为时名卿令:美好
C.已高科、登显仕擢:选拔 D.之金石,播之声诗勒:雕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富贵归故乡/惟德被生民功施社稷
B.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乃作昼锦之堂后圃
C.耀后世而垂无穷/尝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于此见公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臣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2)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3)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丁父母忧,哀毁过礼,亲朋愍之。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士。辞以疾病,久不赴职,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弥纶省闼。又累奉使,皆称旨。贞元八年,擢拜中书舍人。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人安悦之。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时中书令李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之,他日便悉以遗舍人。前例,杂事舍人自携私入,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又躬亲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迁刑部侍郎。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谷至多,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诏许之。元翰曲附延龄,劾治府史。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陟乃躬自阅视府案,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余钱,共六十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其余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元翰既不遂其志,愤恚而卒。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奚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母忧,哀毁过礼过礼:遵循常礼
B.又累奉使,皆称旨称旨:符合上意
C.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均分:全都分给
D.京兆尹李充有能政能政:治政才能

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B.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C.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D.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陟才学出众,深受皇帝信任。虽然他曾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任命,但皇帝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改任别的官职,如左拾遗、太子司议郎等。
B.奚陟勤于职事,不怕杂务缠身。身为中书舍人,他常亲自处理中书省的纸笔等杂物,甚至亲自下到菜园劳作,这些琐屑之事,别的官员很难做到。
C.奚陟恪尽职守,不负皇帝重托。贞元八年,江南、淮西等地连降大雨造成灾害,朝廷令他前去巡视慰劳,他尽心尽力,使灾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D.奚陟宽平守法,纠正冤假错案。裴延龄勾结崔元翰,蓄意陷害京兆尹李充。刑部侍郎奚陟查明案情,据实上奏。崔元翰阴谋未能得逞,活活气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2)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 “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乃祖安童世祖克成善治也相:辅助
B.以金谷细务之责:责罚
C.铁木迭儿复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
D.拜住以海运粮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察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B.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C.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D.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②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节选自《苏武传》)
(乙)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①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从行至霸陵④。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①虎圈啬夫:养虎人。②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③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④闻跸[bì]: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一共有四处。
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B.而廷尉乃之罚金当:判决
C.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D.释之免冠顿首曰谢:辞谢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文帝由是释之

A.空以身草野 B.反欲两主
C.且庸人尚 D.此人亲吾马,固不败我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   )
①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②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
③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④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⑤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⑥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律用连坐胁迫苏武,遭拒后,又举剑来威逼,威逼不成,再以投降后可以称王,拥众数万
等条件利诱苏武,但苏武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拒绝。
B.张释之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
C.在处理“惊舆马”这件事中,文帝认为张释之的处罚过轻,后经张释之的解释,文帝最终赞
同他的判决。
D.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张释之认为要当街处死这个犯人,但文帝认为要诛杀他的

全家。文帝最终不同意张释之的判决。
翻译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
(3)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实词翻译
(1)夫晋,何之有( )
(2) 因人之力而之( )
(3)郑知亡矣 (  )
(4)起不意 (  )
(5)八创 (   )
(6)至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
(7)计不知所出耳(  )
(8) 大王命之( )
(9)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10)将军岂有意乎?( )
(11)以乱整 ( )
(12) 万家 (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字词解释
(1)于地而已矣         控:
(2)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
(3)榆枋而止           枪:
(4)孤苦零丁,至于成立       成立:
(5)不名节                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申挺狱讼: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荔行高:推崇
B.炀帝虽爱其才,然峭正疾:痛恨,不满
C.故议者晋二陆方:正直
D.妻妾服拟王者被:穿着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B.虞世南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齐楚地震、水灾,采取郡国不来朝贡,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文言文断句、翻译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
②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限断6处)
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王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3)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面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资治通鉴·陈记三》)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受禅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实行禅让制的。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奸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2)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