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犨传
赵犨,其先天水人。幼有奇智,龆龀之时,与邻里小儿戏于道左,恒分布行列为部伍战阵之状,自为董帅,指顾有节,如夙习焉,群儿皆禀而从之,无敢乱其行者。其父目而异之,曰:“吾家千里驹也,必大吾门矣!”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未几,从王师征蛮,斩获甚众。本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
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署陈州刺史。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凌我土疆,势必然也。”乃遣增垣墉,浚沟洫。实仓廪,积薪刍。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领锐兵。黄巢在长安,果为王师四面扼束,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直入项县。犨引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
巢党悉众东来,陈人惧焉。犨恐众心携离,乃于众中扬言曰:“今贼众围逼,众寡不均,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又何惧也!汝但观吾之破贼,敢有异议者斩之!”由是众心靡不踊跃。无何,开门与贼接战,每战皆捷,贼众益怒。蔡人济以甲胄,军无所阙焉。凡围陈三百日,大小数百战,虽兵食将尽,然人心益固。犨因令间道奉羽书乞师于太祖。太祖素多犨之勇果,乃许之。重围遂解。
龙纪元年三月,又以平巢、蔡功,就加平章事,充忠武军节度使,仍以陈州为理所。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犨兄弟三人,时称雍睦。一日,念仲弟昶同心王事,共立军功,乃下令尽以军州事付于昶,遂上表乞骸。后数月,寝疾,卒于陈州官舍,年六十六。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道录其勋本:根据 |
B.其帅即以状闻闻:听说 |
C.蔡人济以甲胄济:资助 |
D.太祖素多犨之勇果多:赞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父目而异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B.果为王师四面扼束为之声义 |
C.乃于众中扬言曰今君乃亡赵走燕 |
D.乃下令尽以军州事付于昶具告以事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
B.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
C.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
D.由是中原尘静/唐帝复/归长安/陈许流亡之/民襁负归业/犨设法招抚/人皆感之。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犨很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长大后随父出征,收复天井关,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并因此被晋升为马步都虞候。 |
B.赵犨富有远见,断定叛军必将兵败东犯陈州,于是加固城墙,充实粮草,招募士卒,派弟弟赵昶和赵珝率兵守陈州。 |
C.赵犨善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面对众寡悬殊的情形,率众坚守陈州三百多天,后来在太祖的援助下,终解陈州之围。 |
D.赵氏兄弟相处和睦,晚年时,下令把陈州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与自己同心侍奉朝廷的大弟赵昶,并上书朝廷请求退休。 |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
⑵犨因令间道奉羽书乞师于太祖。
⑶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家:家族。 |
B.以载地寒,意甚轻易易:容易 |
C.深昧求贤之意昧:冒犯。 |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
B.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
C.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
D.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
B.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
C.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轨,隋幽州刺史,封信都郡公。父弘袭封,至陵州刺史。仁会擢制举,仕累左武候中郎将。太宗征辽东,而薛延陀以数万骑掩河内,诏仁会与执失思力率兵击败之,尾逐数百里,延陀几生得,玺书嘉尉。永徽中,为平州刺史,岁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出云,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五迁胜州都督,境有夙贼,依山剽行人,仁会发骑捕格,夷之。城门夜开,道无寇迹。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所得禄,估有赢,辄入之官,人以为尚名。然资强挚疾恶,昼夜循行,有丝毫奸必发,延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巫传鬼道惑众,自言能活死人,市里尊神,仁会劾徙于边。转右卫将军,以年老乞骸骨。卒,年七十八,谥曰威。子归道,明经及第,累擢通事舍人内供奉、左卫郎将。突厥默啜请和,武后诏将军阎知微册可汗号,持节往。默啜又遣使谢,知微遇诸道,即与绯袍银带,因表使者即到,请备礼廷赐。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廷何以加之宜敕初服须天子命。后从焉。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会有诏赐默啜粟三万石,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于是更以礼遣。归道既还,具陈默啜不臣状,请备边。已而果反,乃擢归道夏官侍郎,益亲信。
(节选自《新唐书·田仁会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而薛延陀以娄万骑掩河内 掩:侵扰
玺收嘉尉 尉:通“慰”,安慰,安抚。
依山剽行人 剽:劫掠
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 摄:统辖。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田仁会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在隋朝时任幽州刺史,父亲承袭祖父的封号而任陵州刺史,他本人和儿子田归道则通过考核选拔而被朝廷任用。
田仁会抗外敌战功卓著。突厥的薛延陀趁太宗东征之机侵扰黄河以南地区,他与执失思力奉诏御敌,击溃数万敌军,差点生擒薛延陀。
田仁会为百姓竭尽诚心。大旱之年,身为平州刺史,他亲自冒着烈日暴晒求雨,大雨竟如愿降下,平州当年五谷丰登,百姓用歌谣称颂他。
田仁会抓治安卓有成效。他平定盗贼,胜州因此得以安宁;他惩治邪恶,使许多人受罚;他将装神弄鬼的巫师流放到边远之地,使妖言平息,民心安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丝毫奸必发,廷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各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选自《明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坐事,谪本部吏坐:因……犯罪 |
B.以佐为右都御史以:把 |
C.遂下锦衣卫狱狱:监狱 |
D.以是为舆论所鄙鄙:鄙视 |
下列词语按次序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荐擢监察御史(2)坐事□皇太子谴责
(3)帝厌□繁琐(4)永乐末已有□
A.为、而、之、矣 | B.以、为、其、之 |
C.以、为、而、其 | D.以、为、乎、也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
B.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
C.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
D.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观出任嘉兴知府,因父母去世,守丧去职。 |
B.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给两份俸禄。 |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的奏章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辽东,刘辐独自客死辽东。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
②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里正谕民俾:使 |
B.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蠲:减免 |
C.时盐课大亏课:赋税。 |
D.盐之委积以时收之委:交付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让,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应明经举,累授乾封尉,苏良嗣甚礼之。永昌元年,三迁雍州司兵,良嗣时为文昌左相,谓安石曰:“大材须大用,何为徒劳于州县也。”特荐于则天,拜并州刺史,又历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持重,少言笑,为政清严,所在人吏咸畏惮之。长安三年,为神都留守,兼太子左庶子。
时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皆恃宠用权,安石数折辱之,甚为易之等所忌。尝于内殿赐宴,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安石疏奏曰:“蜀商等贱类,不合预登此筵。”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时凤阁侍郎陆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
睿宗践祚,拜太子少保。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将引安石预其事,公主屡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睿宗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倾心东宫,卿何不察也?”安石对曰:“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太平于帘中窃听之,乃构飞语,欲令鞫之,赖郭元振保护获免。出为蒲州刺史。无几,转青州刺史。
安石初在蒲州时,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托,安石拒之,皎大怒。开元二年,皎弟晦为御史中丞,以安石等作相时,同受中宗遗制,宗楚客、韦温削除相王辅政之辞,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舆举劾之。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于是下诏,安石为沔州别驾。安石既至沔州,晦又奏云:“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敕符下州征赃。安石叹曰:“此只应须我死耳!”愤激而卒,年六十四。(选自《旧唐书·韦安石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引:招引 |
B.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潜:暗中 |
C.安石不能正其事正:正确对待 |
D.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造作:营造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
B.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
C.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
D.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良嗣十分器重韦安石,认为他是栋梁之才,不该在州县这些地方官任上耗费时光,特意把韦安石推荐给武则天。 |
B.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兄弟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
C.太平公主打算谋反,想拉拢韦安石,但韦安石拒绝了她;又因为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了她的阴谋,于是就构陷拘捕了韦安石。 |
D.韦安石为政清廉严明,深受官民敬畏;在朝中任要职尽心尽力,敢作敢为;晚年因得罪小人遭贬谪陷害,最终忧愤而亡。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
(2) 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
文言文阅读:
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永安三年,尔朱荣征为亲信。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尔朱兆入洛。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尔朱京缠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京缠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京缠乃举槊曰:“尔不从,我必刺尔。”猛乃从之。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缠复归尔朱。及兆败,乃归高祖。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遂补都督。
元象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河清二年,加开府。突厥侵逼晋阳,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众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天统元年,迁右卫大将军,乃奉世祖敕,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禀。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寻征还,令在南兖防捍。(选自《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使来聘聘:应聘 |
B.梁人引弓两张引:拉开 |
C.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觇:侦察 |
D.簿录家口簿录:查抄登记 |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
B.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
C.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
D.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綦连猛的祖先本来姓姬,后来以山名“祁连”为姓,被误写成“綦连”。綦连猛年少时志向远大,熟习弓马。被尔朱荣征召为亲信,后来又跟随尔朱世隆、尔朱兆。 |
B.尔朱京缠逼迫綦连猛跟随自己投奔高祖,尽管父母兄弟都在山东,但綦连猛因为顾念尔朱兆的恩德没有顺从。后来归服高祖时,高祖肯定了綦连猛当初的做法。 |
C.綦连猛与梁使者比赛骑射,拉强弓比试力气大小,都远远胜过梁使者,使梁使赞叹不已且心悦诚服。后来綦连猛因战功显赫而升居高位,侍奉太子,兼掌内外机要大事。 |
D.綦连猛嫉恶如仇,能提出可行性建议,被赵彦深引荐掌管机要,后被祖珽排挤出朝廷,因事受朝廷拘禁,削爵降职,但他任刺史期间,依然清廉自守,爱护百姓。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
(2)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
(3)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 “遵”字,升其行 ·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 ·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名勖,帝益“遵”字益:增加 |
B.升其行 为崇钜子行:品行 |
C.遵勖请班 其下班:排序 |
D.构 堂引水,环以佳木构:修建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遵勖小时就曾被占卜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 |
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 |
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 |
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皇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文后各题(共11分)
【甲】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节选自《清史稿》)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且矫诏纷出矫诏:假托君命发布的诏令 |
B.宗羲入都讼冤都:京城 |
C.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金:黄金 |
D.出所袖锥锥显纯锥: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 )
例句:素不闻诗书之训
A.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B.宗羲立奏之 |
C.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将缙绅的失节附逆与五义士从容临难作比较,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底层民众为正义而死的品格。 |
B.乙文中刻画了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的形象,他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最终为父昭雪。 |
C.甲文中因为这五位义士和苏州民众的英勇行为,阉党不再敢随意镇压,不得不有所收敛,直到拨乱反正的政治局面形成。 |
D.乙文中曹钦程得知自己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时,实事求是地上疏申辩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自己之手。 |
翻译下列语句。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经年:多年 |
B.吏士散没散没:各奔东西 |
C.于是莫不振服振服:震慑服从 |
D.钊败绩败绩:打了败仗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改官。用法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二是改任,如“再迁为太史令”;三是降职,即“左迁”。 |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李毅是宁州刺史,故他的死为“卒”。 |
C.“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就是朝廷下诏免除王坚的南夷校尉和宁州刺史的职务而改任新职。 |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谥逊曰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⑵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菊 隐 记
[明] 唐寅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①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②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注:①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②刘伯伦: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文章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亦故 | B.所乃 | C.之则 | D.者然 |
作者认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标准是 。
对“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又是君子逃避世俗社会的方式。 |
B.“隐”又是君子不被世人看重的原因。 |
C.“隐”又是君子一生默默无闻的意思。 |
D.“隐”又是君子不求功名富贵的品行。 |
作者强调朱大泾“其功甚大,其名甚著”的用意是 。
唐寅16岁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在考场舞弊案中蒙冤,被罚永世不得为官。遂绝意功名,以卖画为生。结合唐寅生平,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㶿㶿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恒从小奚奴 (2)率如此 (3)少之,长吉气绝 (4)苟信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
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
宇文士及,雍州长安人也。隋右卫大将军述之子。化及弟也。开皇末,以父勋封新城县公。隋文帝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令尚炀帝女南阳公主。大业中,以父尤去职,寻起为鸿胪少卿。
化及之潜谋逆乱也,以其主婿,深忌之而不告,既弑炀帝,署为内史令。初,高祖为殿内少监,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及随化及至黎阳,高祖手诏之。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高祖大悦。谓侍臣曰: “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贡金环,是其来意也。”
化及为窦建德所擒,济北豪右劝士及发青、齐之众北击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观形势,士及不纳,遂来降。高祖数之曰: “汝兄弟率思归之卒,为入关之计,当此之时,若得我父子, 岂肯相存,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之诚不容诛,但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住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后在汾阳宫,复尽丹赤。自陛下龙飞九五,臣实倾心西归,所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由是渐见亲待。后以功复封新城县公,又迁中书侍郎,再转太子詹事。
太宗即位,为中书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时突厥屡为边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边服。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贞观十六年卒,陪葬昭陵。
士及抚幼弟及孤兄子,以友爱见称,亲戚故人贫乏者,辄遗之。然厚自封植,衣食服玩必极奢侈。谥曰“恭”,黄门侍郎刘洎驳之曰:“士及居家侈纵,不宜为恭。”竟谥曰纵。史臣曰:“士及变通谨密,皆一时之称也。”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三》
下列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 )
A.令尚炀帝女南阳公主尚:娶 |
B.以父尤去职尤:指责、责怪 |
C.士及谢曰谢:谢罪 |
D.高祖数之曰数:列举罪状责备 |
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宇文士及善于“变通”的一组是3分 ( )
①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 ②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
③士及不纳,遂来降 ④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
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 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
A.①④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宇文士及因为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隋文帝曾经带他到卧室内和他交谈,发现他是个奇才,后因替父守孝离开官职,不久后又担任鸿胪少卿。 |
B.宇文士及担任皇帝的侍卫,两人关系密切,被高祖李渊所擒获以后, 济北的富豪贵族都劝宇文士及发动青州、齐州的军队向北面攻打他。 |
C.宇文士及的妹妹是皇帝的妃子,得到皇帝的宠爱。由此慢慢地被皇帝所亲近。以后因为有功劳又被封为新城县公,升迁为中书侍郎,再升为太子詹事。 |
D.唐太宗继承皇位之后,宇文士及担任中书令。不久又凭借此官到凉州担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士及想树立威望来镇守边关,使突厥臣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
(2)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
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焦!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考核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2)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墓三年庐:建造房屋 | B.以隆太平之业隆:使兴盛 |
C.明年进侍读进:进献 | D.殆无虚月殆:几乎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
②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
③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
A.则以于 | B.之以于 | C.则而且 | D.之而且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B.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C.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D.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
B.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
C.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
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
②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
(2)湛若水如何评价王守仁的学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