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园张君传
[清]刘大櫆
张君,桐城人,字珊骨,别字芋园。大学士文端之孙,工部侍郎廷瑑之子也。中雍正乙卯乡试。
当是时,君之尊府及君之伯父相国皆在天子左右,其伯叔兄弟多系官中外,家事繁殷,惟君能以一身任之。少司空视学江苏,兢业自持,其所拔文章,必命君再三誊校,收弃宜当,号称得人,惟君之用力为多。邑东溪水自龙眠两山奔流数十里,其势汹呶。相国创建石桥以利民涉,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夜勤视,三年乃成。其后日久,桥渐崩塌,司空捐金筑坝捍堤,惟君能督工辛勚,堤外居民恃以无恐。堤既成,君更石以记其事。文端创立义田,司空增立公田,惟君出纳赈施,能不遗不滥。乾隆乙亥、丙子,岁凶民饥,司空捐米数百石以惟君更牵率诸弟,舟运湘湖米至;谷价既平,民食乃裕。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邑有同善之会,所以济死不能敛、敛而暴骸骨于野者,惟君能增益其费,日月滋长,恩施遍于闾阎。
君天性勤。司空尝训之曰:“天与一日之年,必有一日之事。”惟君能秉承其教,不惮烦劳,日出辄兴,夜分犹不寐。应务之暇,即披览书史,其于古人成败得失、革损益之宜,能罗列于胸中。尤详礼制,邑人吉凶之仪,纷来取质,能人尽其意以去。盖君之才足有为如此。惜乎其仅见于乡闾,未得施之邦国也。
赞曰:当雍正之时,桐城张氏之贵显,震惊天下,而芋园独以乡举终其身。夫岂力不能及,盖淡泊为志,不汲汲于荣利以致然也。呜呼,岂不贤哉!
(摘编自《刘大櫆集·卷五》)
【注】①少司空:清时对工部侍郎的俗称,这里指张君的父亲张廷瑑,下文的“司空”也指张廷瑑。②呶:喧闹。③勚:辛劳。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更石以记其事勒:雕刻。
B.岁凶民饥,司空捐米数百石以倡:率先。
C.君天性勤克:能够。
D.其于古人成败得失、革损益之宜因:顺着。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张君“才足有为”的一组是
① 收弃宜当,号称得人
② 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
③ 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
④ 日出辄兴,夜分犹不寐
⑤ 应务之暇,即披览书史
⑥ 邑人吉凶之仪,纷来取质,能人尽其意以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记述张君的才能和作为,表达作者的褒扬之意。
B.张君善于管理事务,公田和义田的钱物收支处置得当,做到不遗漏不滥用。
C.张君在乡里筹建同善会,用来救助那些亲人死后无力安葬的人家,广施恩泽。
D.作者敬佩张君家世显贵而不热衷名位利禄,中举后一直都在乡里,淡泊为志。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君更牵率诸弟,舟运湘湖米至。
(2)惜乎其仅见于乡闾,未得施之邦国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岭南采访使充:代理 B.庆礼至其境躬:亲自
C.遂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D.都督赵文翙政理方乖:背离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   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
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
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
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事免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祥罪:问罪
C.大其门曰盗贼之家署:题写
D.骥奏,帝怒,贻书让王闻:听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明旦,狼死于其,而母立于兹
B.军高祥盗仓粟,骥执鞫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振木铎徇之焉用亡郑陪邻
D.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理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
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六军以示余力案:止住、停住
B.阶冒难表乞坚丧诣:往、到
C.迁尚书,选举典:主管
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向南、往南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其张羡谋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之谋
B.太祖欲自南征,问群下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待乏也
C.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阶说太守张羡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

下列对句子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B.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C.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D.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2)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使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掌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若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或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诏下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授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备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B.俘获无算无算:不计算。
C.信钩考属:委托。
D.论者之韪:认为……正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①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不纳,使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⑤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⑥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本文是史书中写程信的章节,但其中也可看出其他人的性格特点,如孙镗作战的勇猛与寇深在关键时刻的深明大义等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备重臣,所以备非常也?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授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别驾辟:征召 B.当于后垂:留传
C.以诛骏功豫:参与 D.将之诛:惩罚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 )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   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2)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 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 :同“崎岖”。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鞭笞天下,诸侯劫:胁迫、逼迫
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众多
D.政一家由:如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陆生说佗曰我欲之梦吴越
B.将相欲移兵诛王不敢言敢怒
C.尉佗蹶然起坐有二十八骑
D.佗因稍以法诛秦置长史手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温峤,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时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峤上疏以为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太子纳焉。明帝即位,拜侍中,俄转中书令。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屡上疏,议奏,多纳之。
苏峻反,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日:“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用其部将毛宝说,复固请侃行,语在宝传。初,峤与庾亮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言于峤日:“征西将军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于是遣王愆期奉侃为盟主侃许之,遣督护袭登率兵诣峤。
侃率所统与峤、亮同赴京师,戎卒六万,旌旗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百里,直指石头,次子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时峻军多马,南军杖舟楫,不敢轻与交锋。用将军李根计,据白石筑垒以自固,使庾亮守之。贼步骑万余来攻,不下而退,追斩二百余级。
后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日:“使君前云不忧无将士,惟得老仆为主耳。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荆州接胡蜀二虏,仓廪当备不虞,若复无食,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但今岁计,殄贼不为晚也。”峤曰:“不然。自古成监,师克在和。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仗义故也。峻、约小竖,为海内所患,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努,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则擒也。奈何舍垂立之功,设进退之计!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脑涂地,峤等与公并受国恩,是臻命之日。事若克济,则臣主同祚,如其不捷,身虽灰灭,不足以谢责于先帝。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于公矣。”侃无以对,遂留不去。
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选自《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寇为先殄:抵御 B.于蔡洲次:驻扎
C.今数战皆北:败逃 D.则臣主同祚:福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敢轻交锋    谷鱼鳖不可胜食              B.宜应俭率下    敢烦执事
C.钲鼓声震于百里   以其求思深而无不在也     D.天子幽逼   相如素贱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温峤当仁不让。国库不足,太子却大兴土木,他直言劝谏宜节俭作表率;积极为政事出谋划策,建议多被采纳。
B.温峤高风亮节。太后宣诏晋升其官爵,他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绝;并最终推选陶侃为盟主,共同讨伐叛军。
C.温峤虚心多谋。听从毛宝的建议说服陶侃同赴国难;与叛军对垒时,用自己的谋略巧妙化解己方军事上的弱势。
D.温峤善于辞令。他精确分析形势,抓住对方心理,成功劝说陶侃,保住讨伐联盟并最终完成平荡叛军的重任。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2)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仗义故也。
(3)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荆公①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②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以天下乐晕锦为帐。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愕然无以对。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
(选自曾纡《南游纪旧》)
先公言: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④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司马君实⑤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焉。’”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
陈秀公罢相,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岸,大舟回旋久,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
(选自王铚《默记》)
【注】①王荆公:王安石。②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④舍人:官名。⑤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令儿曹有所观焉效:学习
B.方荆南知:主持
C.相于道 属:嘱托
D.秀公令岸就:靠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荆公次女适蔡卞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
B.诏许 大舟回旋久
C.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 须司马君实相近者
D.以天下乐晕锦为帐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安石夫人骤然成为大贵人家,又十分爱这个女儿,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
B.王安石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派儿子到京城租赁房子,要求选择与司马十二作邻居,想叫儿辈们观察其言行举止并向他学习。
C.王安石恪守孝道。他按照传统习惯,离职守孝,极为虔诚,用稻草麦秆当褥垫,铺在厅堂地上睡觉。被送信人误认为是老兵。
D.王安石简朴低调,去迎接秀公时,坐二人抬的鼠尾轿,令到来时又是擂鼓摇旗,又是派人高声喝道大讲排场的陈秀公极其惭愧。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
(2) 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
(3) 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五人墓碑记》中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激义而死焉者也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葬之敛赀财送其行
D.盖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C.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D.斯固百世之遇也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把五人之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
B.选文第二、三段记述了苏州老百姓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
C.民心所向,正义所在,通过人民的各种表现,反衬阉党诛五人的卑鄙无耻、倒行逆施。
D.选文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五位义士慷慨就义时的形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翻译下列句子
(1).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材料二: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所以孔子一直主张“克己复礼”,礼即周礼,讲求“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
2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
22.材料二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回旋而上。
B.我決起而飞,榆枋抢:集,着落。
C.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刚才,刚刚。
D.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B.置杯则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C.而彭祖乃今久特闻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D.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可怪也欤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安能以身之察察                  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洎牧以谗诛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的。
D.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酒具赉: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篮舆舆:抬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 ①覃(tán):延伸。②馌(yè):给在田间劳作的农夫送饭。③旋踵:脚后跟转一转,瞬息间。④逢掖:逢,大;古代读书人穿的袖子宽大的衣服。⑤勒诸贞珉:勒,刻;诸,之于;贞珉,碑石。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偏据一方类:大抵、大致
B.番舶接迹而来庭: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为天堑:壕沟
D.皆略而不陈,惧也亵:轻慢、不庄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兹燕王欲结
B.存神穆清,天同体欲呼张良俱去
C.上其地雄胜木欣欣向荣
D.见江汉朝宗夫晋,何厌有?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B.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C.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D.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从山川王气写起,以偏于一隅的南朝相比,说明只有雄伟霸业的大明王朝才显金陵君王霸气,歌颂了朱元璋开国定鼎之功,也奠定了文章的豪纵宏博之气。
B.第二段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遐思”,表面上似在赞扬“一统之君”,实际上是在讽刺皇帝不关心国事民疾,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
C.作者以前朝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华丽、高峻的供统治者享乐的楼阁,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这样国亡楼毁的历史教训,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
D.文章省略了一些风光景物的描写,主要叙写明太祖建阅江楼的旨意,即励精图治,是为了歌颂明太祖一统江山的宏伟业绩和贤明圣德,这是文章应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3)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