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石敦厚寡言,而器识过人。天会二年,授世袭谋克,为行军猛安。睿宗为右副元帅,引置军中,属之宗弼。拜参知政事。阿琐杀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注】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惟陛下无牵于众惑。”上意遂决,即日启行。
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闻者悚然。石司宪既久,年浸高。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
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时论得失半之,亦岂以是耶?旧史载其少贫,贞懿后周之,不受,曰:“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后感泣曰:“汝苟能此,吾复何忧。”史又称其未贵,人有慢之者,及为相,其人以事见石,惶恐。石曰:“吾岂念旧恶者。”待之弥厚。
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北京民曹贵谋反,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石是之。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罪疑惟轻。”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石曰:“不可。古筑长城备北,徒耗民力,无益于事。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若徒深堑,必当置戍,而塞北多风沙,曾未期年,堑已平矣。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议遂寝。
【注】正隆:金国海陵王的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陛下无牵于众惑惟:通“唯”,希望 |
B.石司宪既久,年浸高司:观察 |
C.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 假借:宽免 |
D.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恃:依仗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
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
C.“劾奏”中的“劾”即检举揭发,“劾奏”指向皇帝检举揭发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整个国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石见识过人。他是皇亲国戚,但不张扬;中都发生变故,众大臣劝世宗去上京,李石分析形势,认为世宗去中都对国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 |
B.李石痛恨贪赃枉法的行为。节度使徒单子温贪赃枉法,李石弹劾他,奏事时让宰相等候了很久,出后,宰相询问缘由,李石的回答令人震动。 |
C.李石安于贫穷,有度量。史料记载,李石小时候贫穷,拒绝姐姐帮助,让姐姐感动;李石还没显贵时,有人得罪了他,日后李石却不计前嫌,待他更好。 |
D.李石处事公正。军队和百姓发生矛盾,有人想袒护军方,李石提出公允的意见;有人图谋造反,与之牵连获罪的人判定死罪,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皇帝。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
(2)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
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朱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平,遂戍之。从围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十二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良俱从克滁、和攻下 |
B.还次昌国驻扎 |
C.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将领、主帅 |
D.勒奇兵出旧馆,大捷率领、带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①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 ②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
③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 ④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⑤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
⑥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A.①③⑥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对于直言上疏进谏的臣子一般称之为“诤臣”。 |
B.皇帝的自称“朕”,臣民称皇帝为“陛下”,史官记事称“上”,皇帝的命令称“诏”、称“敕”。 |
C.“封泰山”是古代帝王的一种封禅仪式,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 “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
D.“谥”指“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赞誉性质的称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之后随常遇春攻打湖州,皆立下战功。后能独当一面,仍然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 |
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 |
C.吴祯在明朝建立后,只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倭寇再出现。 |
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儿子吴忠被封为嗣侯,但多年后,吴祯被指认为胡惟庸同党,被削除爵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朱定。
(2)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3)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宋)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怪:对……感到奇怪 |
B.风俗隳坏隳:毁坏 |
C.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负:辜负 |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C.泯没而无闻者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
D.吾得二人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译文:
(2)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译文: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勇废,文帝切让让,谦让 | B.陛下功成,厚自伐伐,夸耀 |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幸好 | D.毅然不可夺夺,夺取 |
下列语句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建议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杀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
D.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
(2)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文言文阅读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殁。朝议欲罢丰州,徙百姓于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书曰:“丰州控河遏贼,实为襟带,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田畴良美,尤宜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徙百姓就宁、庆二州,致使戎羯交侵。贞观之末,始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方得宁谧。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朝廷从其言,丰州复存。
久视元年秋,吐蕃大将麹莽布支率骑数万寇凉州,入自洪源谷,将围昌松县。休璟以数千人往击之,临阵登高,望见贼衣甲鲜盛,谓麾下曰:“自钦陵死,赞婆降,麹莽布支新知贼兵,欲曜威武,故其国中贵臣酋豪子弟皆从之。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与贼六战六克,大破之。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因宴屡觇休璟。则天问其故,对曰:“往岁洪源战时,此将军雄猛无比,杀臣将士甚众,故欲识之。”则天大加叹异。
休璟尤谙练边事,自碣石西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长安中,西突厥乌质勒与诸蕃不和,举兵相持,安西道绝,表奏相继。则天令休璟与宰相商度事势,俄顷间草奏,便遣施行。后十余日,安西诸州表请兵马应接,程期一如休璟所画。则天谓休璟曰:“恨用卿晚。”又谓魏元忠及杨再思等曰:“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寻转太子右庶子,依旧知政事。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时尚宫贺娄氏颇关预国政,凭附者皆得宠荣,休璟乃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因以自达。休璟年逾八十,而不知止足,依托求进,为时所讥。(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超:破格 |
B.丰州控河遏贼遏:阻止 |
C.隋季丧乱,不能坚守季:末了 |
D.致使戎羯交侵交:交往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唐休璟熟悉边防或致力边防安定的一组是( )
①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 ②是后休璟入朝,吐蕃亦遣使来请和
③人马虽精,不习军事,吾为诸君取之 ④程期一如休璟所画
⑤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记之 ⑥休璟谙练边事,卿等十不当一也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①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休璟文武双全,深受朝廷重用。唐休璟本是一个通晓经学的文士,凭“明经”入仕,但在他为官的生涯中却累战沙场,屡建战功,皇帝很器重。 |
B.唐休璟尤其熟悉边疆防守事务。西突厥等与诸蕃不和,阻断了到安西的通道,武则天要他和宰相商量对策,他在很短时间草草地写出了奏章。 |
C.唐休璟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身为主帅的唐休璟在面对精兵强敌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临阵冲杀在前,最终获得胜利;洪源大战,威震吐蕃。 |
D.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任官,为加官晋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世人讥笑,声誉不佳。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今若废弃,则河傍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
(2)景龙二年,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②羔豚者弗饰贾①;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③。”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贾:同“价”,价格。 ②粥:通“鬻”,卖。 ③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 |
B.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好:美丽 |
C.夫子罪我罪:怪罪 |
D.送冉求,因诫曰诫:勉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我之为先并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B.以吾获罪于孔子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D.吾不知所以裁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 |
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 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 粥: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所苦
C.岁一再至而已 再:两次
D 得无有所恨耶 恨:痛恨
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
③世无知君者矣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②④⑤ | B.①②⑥ | C.③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A.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
B.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
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
D.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世美堂后记》)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文言文阅读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赵奢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距:通“拒”,抵抗 |
B.赵军固壁不战固:牢固 |
C.秦悉坑之坑:坑杀 |
D.为假相国假:临时充任,代理 |
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王因以括为将因跪请秦王 |
B.王以名使括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C.若胶柱而鼓瑟耳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D.赵以数困于秦兵而君幸于赵王 |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和乐乘,他们都认为路途遥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只有赵奢认为可以救援,并且取得了胜利,赵王因此封他为马服君。
B.长平之战中,因为廉颇不敢接受秦军的挑战,同时秦军又派人使诡计,所以赵王就任命赵奢为将取代了廉颇,不理会蔺相如的劝说。
C.廉颇能征善战,邯郸之围胜利后,那些在他失势时离开他的门客又回来了。而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一怒之下攻打乐乘。
D.廉颇素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能够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还能够打仗,然而却被人诋毁,到死也没有为赵王所用。
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①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②,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注】①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②涔:积水。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易:平坦 |
B.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往返 |
C.布衣弗友,人君弗臣臣:能臣 |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B.使曹子计不顾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
C.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D.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2)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浚,字彭祖,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揖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节:无节制 |
B.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雅知:一向知道 |
C.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乡曲:粗鄙的乐曲 |
D.令皓卒死,更立贤主卒死:突然死去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
B.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
C.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
D.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品行名声。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竖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2)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直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飏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蒋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改变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是“刚直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A.①③⑤⑥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闻亡国之语耳”回答;齐王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太祖、明帝、齐王等数位人主手下任职,提出恳切建议,深受器重。 |
将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
(2)济对曰:“未有他善,但闻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患盗论
宋·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赋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藏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②。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③,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解:①升龠(yuè):都是象酒杯一样的容器。②藏武仲句:藏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 |
B.为盗乃甚逸也逸:闲适、安逸 |
C.彼唯恐不得齿良人齿:排列,列入 |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如同,和……一样 |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不赞成对盗贼采用“严刑峻法”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②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
③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
④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
⑤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的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只能更加激起百姓的反抗。 |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 |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的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
(2)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负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任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②酺: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惠政仁慈 | B.德秀自乳之喂养 |
C.盗请格虎自赎击打 | D.吾当坐,不及余人受牵连 |
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举进土,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
C.元德秀在陆浑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杀虎自赎。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翻译:(元德秀)长大后,将要娶媳妇,(因)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 |
B.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翻译:有个小吏对他说:“那是他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 |
C.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翻译: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所不觉为耻的,就是结识了元紫芝呀。 |
D.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翻译:(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十分像个女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①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②。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③,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④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释】
①梨园部:戏班。
②)《鸣凤》:指明传奇《鸣凤记》,演夏言、杨继盛诸人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椒山先生:即杨继盛,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
③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事。夏言诸人主张收复,严嵩反对,所以发生廷争。
④昆山,古人习惯以籍贯指代人,这里即指顾秉谦。下句“分宜”,即指严嵩,严嵩为分宜(今江西分宜县)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迨:等到 |
B.坐客乃西顾而叹叹:叹惜 |
C.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且:将要 |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过:拜访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李伶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②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③坐客乃西顾而叹
④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⑤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堂会两边的场子演出中,马伶与李伶分别都扮演宰相严嵩角色,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技艺较量,最后马伶大败,遁匿他乡。 |
B.归来的马伶再次与李伶较量,同样是扮演相国严嵩,而他的登场演出,确实令李伶震惊万分,匍匐在地,自称弟子。 |
C.马伶去京城相国严嵩门下当仆人,籍此观察相国的言行举止,从而把握人物的特点,这可说是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了。 |
D.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其成功得益于他能意志坚定地在生活中从师学习,吃苦耐劳,潜心钻研艺术,技艺精益求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②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
③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
孔子认为读书人怎样才能通达?(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