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运动过程中( )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 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
C.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 D.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面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用的曝光时间为1/1000s,则小石子出发 点离A点约为 ( )
A.20m
B.10m
C.6.5m
D.45m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又弹到空中某一高度,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g=10m/s2,则( )
A.小球第一次反弹后离开地面的速度大小为5m/s |
B.碰撞前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2m/s |
C.小球是从5m高处自由下落的 |
D.小球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45m |
在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各栓一个小球,某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5楼的阳台上,放手后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6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 )
A.不变 | B.变大 | C.变小 | D.无法判断 |
一石块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取g=10m/s2,石块下落过程中
A.第1s末的速度为1m/s | B.第1s末的速度为10m/s |
C.第1s内下落的高度为1m | D.第1s内下落的高度为10m |
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
A.5m/s | B.10m/s | C.20m/s | D.30m/s |
在某地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下落的
A.加速度相同,落到地面所用时间相同 |
B.加速度相同,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不同 |
C.加速度不同,落到地面所用时间相同 |
D.加速度不同,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不同 |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 =" 10" m/s2,则第2 s末物体速度的大小为
A.10 m/s | B.20 m/s | C.30 m/s | D.40 m/s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小球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甲、乙在同一竖直线上,甲、丙在同一水平线上,水平面上的P点在丙的正下方.某时刻甲、乙、丙同时开始运动:甲以速度v0向右做平抛运动,乙以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若甲、乙、丙三球同时相遇,一定相遇在P点 |
B.若只有甲、丙二球相遇,此时乙球一定在P点 |
C.若只有甲、乙二球相遇,此时丙球还未着地 |
D.无论初速度v0大小如何,甲、乙、丙三球一定会同时在P点相遇 |
石块从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2。 石块在下落过程中,1 s末的速度为
A.30 m/s | B.20 m/s | C.15 m/s | D.10 m/s |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首先大胆提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落体运动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观点。这一认识的飞跃过程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为“科学猜想”,它孕育了科学的重大发现。科学的猜想,能让人们在科学探究中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正确地设计实验,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科学猜想的提出,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
A.认真观察现象,凭借感觉,大胆地猜想 |
B.认真观察现象,凭借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想 |
C.认真观察现象,借助实验验证,大胆地猜想 |
D.认真观察现象,经逻辑分析、推理判断,大胆地猜想 |
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1:4,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4: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用时间之比为16:1 |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 |
C.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1 | 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4 |
广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速度的9.8倍 |
B.刚下落时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零 |
C.下落开始连续的三个两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 |
D.下落开始连续的三个两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
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频闪照相的照片损坏,开始落下的部分被撕去。在损坏的照片上选相邻的三点a、b、c(g=10m/s2)ab间距10mm,bc间距14mm,频闪照相每幅相片的时间间隔 s(忽略爆光时间)b点的速度为 m/s,a点以上还应有几幅相片? 幅。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