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物理试题 / 实验题
高中物理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质量m= 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10m/s2。求: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          

(2)从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                ,动能的增加量△EK=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测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乙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通过量出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若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光的波长λ=______。
该同学查资料知道L=1.0000 m,a=0.220 mm。他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间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第1个光点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如果实验时将红激光换成蓝激光,屏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将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初步结果图,虚线是玻璃砖的位置,P1、P2、P3和P4是四枚大头针的位置.
(1)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验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头针P1和P2、P3和P4的间距要适当大些
B.大头针P1和P2、P3和P4的间距要适当小些
C.P1P2与玻璃砖边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D.选择玻璃砖时,玻璃砖的宽度应适当大些

(2)在已经得到的初步结果图的基础上,按实验要求将该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上标出计算玻璃的折射率n需要的物理量.折射率n的计算式是n=                
                                                                            .(请用补充完整后的图中标出的物理量表达,并说明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 1000 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 mL,用注射器测得 l 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 cm,则可求得: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cm2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验电路,器材可以满足实验要求。

(1)同学们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改变电阻Rx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其中第二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1.6
1.8
电流I/A
0.3 2
 
0. 56
电阻Rx/Ω
3.13
 
3. 21
电阻的平均值R′x/Ω
 

(2)同学们又设计了两种测量方案,方案中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①方案一:闭合开关S,如果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l和U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_。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姜雪峰编制
②方案二:电路中Rx≠R0,将S接到a,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1;再将S接到b,读出电流表的I2;由I1R0= I2 Rx可得Rx=I1R0/I2。请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同学设计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所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用毫米刻度尺量得数据如下:s1 = 1.50cm,s2 = 2.29cm,s3 = 3.03cm,s4 = 3.82cm,s5 =" 4.58" cm,s6 = 5.36cm,s7 = 5.65cm.

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时,有一数据不可靠,这一数据是    (填数据的字母代号);已知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为         m/s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仪器,虚线框内给出了原、副线圈导线的绕法,实验前已查明电流表中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偏.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卷对应的图上连接好实验电路.
(2)若实验中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开关S闭合的瞬间,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试在电路连接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3)若将原线圈拔出,则拔出时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 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通过调 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2)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坐标纸,已知坐标纸方格边长a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vb                                .
(3)如图 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

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m/s。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0后,小球 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m。(g取10m/s2
(4)若最后得到的图象如图c所示,则可能的原因是                  
A.释放小球的位置变高
B.小球飞行时遇到较大阻力
C.释放小球时有初速度
D.小球与斜槽间的摩擦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某同学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同时数“1”,当摆球第二次通过最低点时数“2”,依此法往下数,当他数到“59”时,按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则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
A.         B.       C.      D.
(2)在福州走时准确的摆钟,随考察队带到珠穆朗玛峰的顶端,则这个摆钟________
A.变慢了,重新校准应增大摆长      B.变慢了,重新校准应减小摆长
C.变快了,重新校准应减小摆长      D.变快了,重新校准应增大摆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猜想地面上的重力、地球吸引月球与太阳吸引行星的力遵循同样的“距离平方反比”规律,牛顿为此做了著名的“月一地”检验。牛顿根据检验的结果,把“距离平方反比”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发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
“月一地”检验分为两步进行:
(1)理论预期:假设地面的地球吸引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引力是同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设地球半径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已知r=60R) 。那么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            
(2)实测数据验算: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r=3.80×108m,月 球运行周期T=27.3天=s,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由此计算月球绕地 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a´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                       
若理论预期值与实测数据验算值符合,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真的遵从相同的规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实验精度的是           
A.选细线做为摆线
B.单摆摆动时保持摆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C.拴好摆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时测量摆长
D.计时起止时刻,选在最大摆角处
(2)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n次所用的时间,则:
①该摆摆长为            cm.
②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1次,且用秒表测得经过该位置n次的时间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          .
③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悬点末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④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纸带上选好的计时点下面标0,在第5点下面标1,在第10点下面标2……,标明的点叫计数点,则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为       (如下图所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测得:x1=2.80 cm,x2=3.80 cm,x3=4.76 cm,x4=5.76cm,x5=6.78 cm,那么:
(1)据v1==__________,据v2==__________,据v3==__________,据v4==__________;可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2)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v-t图像(自己确定合理的标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为V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量为V2
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0
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上述溶液,等油 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纸上;
⑥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其中不足半个格的两个格算一格,多于半个格的算一格.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明步骤,并改正),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d=________.
某同学实验中最终得到的计算结果数据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油酸散开的时间过长,面积过大   
B.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计算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膜没有充分展开
(2)某小组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导电液体的电阻在体积相同时,电阻值与长度的关系。选取一根乳胶管,里面灌满了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该小组将盐水柱作为纯电阻,粗测其电阻约为几千欧。现采用伏安法测盐水柱的电阻,有如下实验器材供供选择:
A.直流电源:电动势12V,内阻很小,额定电流1A;
B.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约10Ω;
C.电流表A2:量程0~500mA,内阻约Ω;
D.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k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    G.开关.导线等
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填“A1”或“A2”),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________(填“R1”或“R2”);
②根据所选的器材在虚线 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盐水柱的符号用“      ” 表示);

③握住乳胶管两端把它均匀拉长,多次实验测得盐水柱长度L.电阻R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长度L(c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电阻R(kΩ )
1.3
2.1
3.0
4.1
5.3
6.7

为了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该小组用纵坐标表示电阻,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你认为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