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CO2(g)+4H2(g)═CH4(g)+2H2O(g)ΔH=﹣164.7kJ•mol﹣1
CO2(g)+H2(g)═CO(g)+H2O(g)ΔH=41.2kJ•mol﹣1
在密闭容器中, 1.01×105Pa、 n起始(CO2):n起始(H2)=1:4时, 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 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 CH4的选择性可表示为 n生成(CH4)n反应(CO2)×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 2CO(g)+2H2(g)═CO2(g)+CH4(g)的焓变 ΔH=﹣205.9kJ•mol﹣1 |
B. |
CH4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
C. |
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 480~530℃ |
D. |
450℃时,提高 n起始(H2)n起始(CO2)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 CO2平衡转化率达到 X点的值 |
室温下,用含少量 Mg2+的MnSO4溶液制备 MnCO3的过程如题图所示。已知 Ksp(MgF2)=5.2×10﹣11, Ka(HF)=6.3×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mol•L﹣1NaF溶液中: c(F﹣)=c(Na+)+c(H+) |
B. |
“除镁”得到的上层清液中: c(Mg2+)=Ksp(MgF2)c(F-) |
C. |
0.1mol•L﹣1NaHCO3溶液中: c(CO32-)=c(H+)+c(H2CO3)﹣c(OH﹣) |
D. |
“沉锰”后的滤液中: c(Na+)+c(H+)=c(OH﹣)+c(HCO3-)+2c(CO32-) |
室温下,探究 0.1mol•L﹣1FeSO4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
探究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溶液中是否含有 Fe3+ |
向 2mL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B |
Fe2+是否有还原性 |
向 2mL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酸性 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C |
Fe2+是否水解 |
向 2mLFeSO4溶液中滴加 2~3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D |
Fe2+能否催化 H2O2分解 |
向 2mL5%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 FeSO4溶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金属硫化物( MxSy)催化反应 CH4(g)+2H2S(g)⇌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 H2S,又可以获得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 ΔS<0 |
B.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CH4)·c2(H2S)c(CS2)·c4(H2) |
C. |
题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 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 S与催化剂中的 M之间发生作用 |
D. |
该反应中每消耗 1molH2S,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2×6.02×1023 |
化合物 Z是合成药物非奈利酮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不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B. |
Y中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酯基、羧基 |
C. |
1molZ最多能与 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
D. |
X、Y、Z可用饱和 NaHCO3溶液和 2%银氨溶液进行鉴别 |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
HNO3(稀) |
B. |
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
N2 |
C. |
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2NO+2CO |
D. |
实验室制备少量
NH3的原理:
2NH4Cl+Ca(OH)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
、
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
H原子
1s1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
H既可以形成
H+又可以形成
H﹣,还能形成
H2O、H2O2、NH3、N2H4、CaH2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
H2,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
H2O(g)与足量
C(s)反应生成
1molH2(g)和
1molCO(g)吸收
131.3kJ的热量。
H2在金属冶炼、新能源开发、碳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如
HCO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
H2反应可得到
HCOO﹣。我国科学家在氢气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
B. |
NH4+和 H2O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 sp2 |
C. |
H2O2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
D. |
CaH2晶体中存在 Ca与 H2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
(2)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水煤气法制氢: C(s)+H2O(g)═H2(g)+CO(g)ΔH=﹣131.3kJ•mol﹣1 |
B. |
HCO3-催化加氢生成
HCOO﹣的反应:
HCO3-+H2 |
C. |
电解水制氢的阳极反应: 2H2O﹣2e﹣═H2↑+2OH﹣ |
D. |
CaH2与水反应: CaH2+2H2O═Ca(OH)2+H2↑ |
(3)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H2具有还原性,可作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燃料 |
B. |
氨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
C. |
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H2O(g)的热稳定性比 H2S(g)的高 |
D. |
N2H4中的 N原子与 H+形成配位键, N2H4具有还原性 |
元素 C、Si、Ge位于周期表中 Ⅳ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 r(C)>r(Si)>r(Ge) |
B. |
第一电离能: I1(C)<I1(Si)<I1(Ge) |
C. |
碳单质、晶体硅、 SiC均为共价晶体 |
D. |
可在周期表中元素 Si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 |
实验室制取 Cl2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反应 NH4Cl+NaNO2═NaCl+N2↑+2H2O应用于石油开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H4+的电子式为 |
B. |
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C. |
N2分子中存在 N≡N键 |
D. |
H2O为非极性分子 |
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
A. |
碳原子 |
B. |
二氧化碳 |
C. |
碳元素 |
D. |
含碳物质 |
N2H4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 Ru(Ⅱ)催化剂{用 [L﹣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 NH3合成 N2H4,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Ru(Ⅱ)被氧化至 Ru(Ⅲ)后,配体 NH3失去质子能力增强 |
B. |
M中 Ru的化合价为 +3 |
C. |
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
D. |
该过程的总反应式: 4NH3﹣2e﹣═N2H4+2NH4+ |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CH4和一定量的 H2O,发生反应: CH4(g)+H2O(g)⇌CO(g)+3H2(g)。 CH4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 x(x=n(CH4)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1<x2 |
B. |
反应速率: vb正<vc正 |
C. |
点 a、b、c对应的平衡常数: Ka<Kb=Kc |
D. |
反应温度为 T1,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常温下,用浓度为 0.0200mol•L﹣1的 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 0.0200mol•L﹣1的 HCl和 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 pH随 η( η=V(标准溶液)V(待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Ka(CH3COOH)约为 10﹣4.76 |
B. |
点 a: c(Na+)=c(Cl﹣)=c(CH3COO﹣)+c(CH3COOH) |
C. |
点 b: c(CH3COOH)<c(CH3COO﹣) |
D. |
水的电离程度: a<b<c<d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