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AlO2→Al(OH)3→Al |
B.N2→NO2→HNO3 |
C.NaOH→Na2CO3→NaHCO3 |
D.FeS2→SO3→H2SO4 |
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D是氢氧化物,则A可能是
①Al ②Mg ③Fe ④Na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
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
C.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
D.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
产生大量白烟 |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 |
B |
常温下,将洁净的铁片放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 |
无明显变化 |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片钝化 |
C |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
产生苍白色火焰 |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D |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
试管底部的固体逐渐消失 |
氯化铵受热升华 |
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事实 |
结论 |
A |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
Cl2是电解质 |
B |
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
C |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硫酸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
D |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BaSO3不溶于强酸 |
下列物质组别,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石墨和石墨烯 | B.O2和O3 | C.H2O和H2O2 | D.单斜硫和斜方硫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加氯水,变红,说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
D.向某无色溶液中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 |
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
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
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B |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C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D |
常温下,将Al箔插入浓HNO3中,无明显现象。 |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问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BaSO4难溶于酸 |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测 |
B. |
KNO3的溶解度大 |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
C. |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
D. |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
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