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
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电极Ⅱ→→电极Ⅰ |
B.电极Ⅱ逐渐溶解 |
C.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 |
D.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Cl¯向右池移动 |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是应用电解原理防止金属的腐蚀 |
B.CO的标准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 ΔH=+566.0 kJ·mol-1 |
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
D.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某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测定该溶液pH |
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 + 2e- = H2↑ |
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克 ②锌片增重了32.5克 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
④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 B.铜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 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
将下表中各组的两电极用导线相连后放入盛有对应该组的溶液中,能产生电流的是
序号 |
电极1 |
电极2 |
溶液 |
A |
Cu |
Cu |
稀H2SO4 |
B |
Ag |
Zn |
稀H2SO4 |
C |
Cu |
Cu |
酒精 |
D |
C |
C |
ZnSO4溶液 |
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右。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
下图为水果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作负极,质量逐渐减少 | B.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 |
C.铜电极逐渐溶解 |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