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A.甲:稀硫酸和铜片 乙:浓氨水和SO2 |
B.甲:双氧水和MnO2 乙:NaOH溶液和CO2 |
C.甲:NaHCO3溶液和苯酚乙:NaOH溶液和Cl2 |
D.甲:浓硫酸和蔗糖(滴有几滴水)乙:水和N2 |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向煮沸的1 溶液中滴加 饱和溶液制备 胶体 |
B. | 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 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
C. | 称取19.0 ,用100 蒸馏水溶解,配制1.0 溶液 |
D. | 检验葡萄糖,应用氢氧化铜粉末,加热检验。 |
化学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不能够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是( )
A.检验自来水中含有Cl- | B.检验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
C.检验加碘食盐中加的不是碘单质 | D.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
C.分子直径比Na+小 |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通入CaCl2溶液中:Ca2++CO2+H2O===CaCO3↓+2H+ |
B.Fe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HCO+OH-===CaCO3↓+H2O |
D.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Fe3+ |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Cl- |
C.c(OH-)=10-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
D.碳酸钠溶液:K+、SO、Cl-、H+ |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
B.比较 |
C.观察 |
D.分类 |
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