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回答有关实验的相关问题
Ⅰ.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Ⅱ.根据教材中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此实验中用的是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一般用于__________的群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秋末植物的叶片衰老时,在叶柄基部开始形成离层(如图甲所示),而后从植物体上脱落。离层部位细胞相关的生命活动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乙图可知,叶柄基部离层的产生,与           (植物激素)有密切关系。
(2)A物质由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运往高尔基体,再由高尔基体形成分泌囊,运往细胞膜,而后通过细胞膜的      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该过程分泌到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对离层形成所起的作用是          
(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还有脱落酸等其他激素的参与,这说明        
(5)逆境是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如冰冻、盐渍和干旱等。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是不一样的,受遗传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双重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抗性强,则植物的电导率低;反之,电导率就高。电导率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出。现在有人认为脱落酸可以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请使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脱落酸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材料用品:生长在培养瓶中状态良好且一致的黄瓜幼苗10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测定电导率的装置、0.25mol/L NaCl溶液、蒸馏水。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10株黄瓜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图回答:

(1)图1的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图2的食物网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1中得硅藻是______者,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图2中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3)请分析图1和图2,写出包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
(4)图1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其中______占有的营养级最多;虎鲸和豹海豹明显的种间关系          
(5)若图1中的所有飞鸟都迁徙别处,则对整个食物网的影响________;(大或不大),若图2中的黄雀因某种原因都死了,则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在短期内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对植物增加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103 J),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  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______;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提高棉花纤维的长度,研究者取开花前2天(未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A)和开花当天(受精)的棉花胚珠细胞(B)在体外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给予不同的激素。实验结果见下表。上述实验表明(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A
B
A
B
A
B
A
B
在培养液中添加的激素
培养于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培养于含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培养于含生长素+赤霉素的培养液中
后期再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
培养结果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产生了纤维细胞并使之伸长
均没有纤维细胞产生

A.两种激素均能引起棉花胚珠细胞分化和伸长
B.受精与否决定了棉花胚珠细胞的分化和伸长
C.只要添加两种激素棉花胚珠细胞就能分化和伸长
D.两种激素共同使用和单独使用的结果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      D.以上说法都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一组数据是几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地下部分重量(R)和地上部分重量(S)的比值:①R/S=1.0 ②R/S=11 ③R/S=3 ④R/S=0.213;下列根据数字分析回答正确的是(   )

A.对贫瘠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是④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B.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④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C.若③为高产农作物,则③作物收获的可能是它的地上部分
D.若④为高产农作物,则④作物收获的可能是它的地下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下部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食虫昆虫与蛙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只有分解者
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