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1)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 ,不能恢复原状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 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2)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气氧化为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 合成为糖类。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4)人类的色盲、血友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5)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 。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
(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 |
组1 |
组2 |
组3 |
组4 |
组5 |
组6 |
组7 |
组8 |
处理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
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CO2和N2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空气 |
蒸馏水浸泡 水中通入CO2和N2 |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光照 |
黑暗 |
|
检测结果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有淀粉 |
无淀粉 |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 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组别是 。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5)以上实验说明植物叶片要合成淀粉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图为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黑暗中,极细的光束照射到水绵带状叶绿体的部位,该部位聚集着许多细菌,它们是好氧细菌还是厌氧细菌?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证明:叶绿体释放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的场所。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说明:
(1)图中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光谱为_________________和红光。
(2)图中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其进行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O2的氧原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光”/“无光”/“有光或无光”)条件下,暗反应最终合成有机物,其中有机物的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下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研究者用含18O2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__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3)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2小时后CO2变化量(g) |
-0.5 |
+0.1 |
-1.5 |
+0.4 |
-3.0 |
+1.0 |
-3.1 |
+0.8 |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一”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分别是第______编号组实验。
②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不”或“非常”)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越来越讲究,特别是有名的粤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特别是颜色也越来越吸引消费者。厨师小毛想开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而无毒性的某“飞机草”品种为材料进行如下研究。
I.提取叶绿素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
叶绿素溶液(mL) |
调pH至 |
处理时间(min) |
溶液颜色 |
① |
3.0 |
8.0 |
10 |
绿色 |
② |
3.0 |
Y |
10 |
Z |
③ |
3.0 |
6.0 |
10 |
黄绿色 |
④ |
3.0 |
5.0 |
10 |
黄褐色 |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时应加的X为 和 ,其中溶剂的选择依据是 。
(2)表中Y应该为 ,而Z的颜色最可能是 ,原因 。
(3)根据表格结果,可为小毛的研发提供什么信息 ,原因 。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监测方法并补充主要步骤。
方法: ;
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 ,③ ,
④观察色素带。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对甲乙两株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测量后绘得。据图回答:
⑴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时间是____;从e点开始,光合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乙株植物在曲线bc段和de段均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___(填“是”或“否”)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甲、乙为两种不同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种植时,宜选择的植物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
(2)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磷酸含量最高的部位是:___。
A.外膜 | B.内膜 | C.基粒 | D.基质 |
(3)某实验小组利用植物光合测定装置进行实验(如图1),以CO2分析仪测定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之后应将上述装置置于________,测定相同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CO2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表示的是________。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2所示。光照1 h, 30 ℃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________mg。最有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
下图是植物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Ⅶ所表示的物质中,Ⅰ表示 Ⅱ表示 Ⅴ表示 。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植物体在含C18O2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有没有可能出现18O2.? 。理由: 。
3.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的部位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4.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时,实验测得相关生理代谢数据如下:
a)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0.4 mol/cm2叶·小时;
b)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
c)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司;
d)光照强度为3.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释放O2量是1.0 mol/cm2叶·小时.
①如果菊花发生图示的生理过程,当“II”和“VI”的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条件条件是( )(其他条件适宜)
A.小于1.0千勒克司 | B.1.0千勒克司 |
C.2.5千勒克司 | D.3.0千勒克司 |
E.大于1.0千勒克司,但小于2.5千勒克司
②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菊花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mol/cm2叶·小时);如果光照强度不变,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由_______堆叠而成的。若f为高能化合物,则b、c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
(2)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j与f、e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
(3)依据图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有水分的供应、环境中的CO2的浓度、光照和________等。
(4)若g用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则相关反应式为________。
某生物小组以新鲜菠菜叶为材料进行叶绿素提取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
实验一 |
实验二 |
|||||||
二氧化硅 |
粒径/目 |
用量/g |
|||||||
20 |
50 |
100 |
200 |
1 |
3 |
5 |
7 |
9 |
|
叶绿素含量(mg/l) |
0.613 |
0.699 |
0.593 |
0.592 |
0.490 |
0.648 |
0.610 |
0.575 |
0.553 |
注:“目”表示颗粒大小的单位,且目数越大粒径越小;“叶绿素含量”表示每克叶中叶绿素的提取量。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叶绿素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
(3)依据实验一的结果,实验二最好选用粒径为 的二氧化硅。在实验二中,粒径大小属于 变量。
(4)若实验使用的菠菜培养于缺镁培养液中,则提取到的叶绿素含量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 ,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 等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 ,在 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⑥代表的物质是 。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①在15℃、1千勒司光照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吸收CO2 摩尔(mol)。
②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千勒克司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 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
下图甲曲线表示在温度为25 ℃(该温度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________(用纵坐标上的字母表示)。叶绿体中消耗CO2的场所是________。
(2)(E表示光照强度)图甲曲线中,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已知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 ℃,图甲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_移动,A点将向________移动。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暗反应过程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呈现资料有一处错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过程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 阶段形成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