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②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被破坏,活性较低
③图3中ab段和cd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升高
④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
A.①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个体间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在该小麦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假设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请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或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②一个体细胞中的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③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使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④染色体中DNA的核苷酸的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⑤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出现新性状
A.5项 | B.4项 | C.3项 | D.2项 |
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频率高 |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说法,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C.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
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转变成7一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可以
A.使小麦的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 |
B.导致DNA分子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 |
C.获得G—C转换成A—T的新DNA序列 |
D.获得嘌呤含量高于嘧啶含量的细胞核DNA |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变化中,对其所控制合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
B.第9位与第l0位之间插入1个T |
C.第l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
B.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
C.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
D.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植株 |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变异 |
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突变b两种。则:
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
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有关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若乙图中的模板链及其转录成的信使RNA共有2000个碱基,且A∶T∶G∶C=2∶1∶3∶3,则含碱基U有200个
C.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T+G)比例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D.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小麦叶片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
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
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