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自然群落一定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
B.群落就是由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个种群组成 |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 |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
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
下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 |
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 |
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
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
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 | 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 |
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 | 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在调查一块方圆2平方米的农田中估算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 | B.48只 | C.120只 | D.144只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D.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个体都是由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 |
B.市场里的一个西瓜属于个体层次 |
C.一个班级所有的人不是一个种群,一个城市所有的人是一个种群 |
D.生命系统中不能有非生物的组分 |
蓝藻水华,是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水质问题,若管理不当最终将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蓝藻水华不影响养殖水体中群落的结构 |
B.养殖水体中的能量只来自人工饵料 |
C.光照、水温和营养物质等影响水华的产生 |
D.鱼类大面积死亡是该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