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试题 / 群落的主要类型 / 选择题
高中生物

调查是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丰富度与物种数有关
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需盖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C.标志重捕法是经两次捕捉进行的物种数量的调查,此方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难题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对两条边上的菌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升高
B.人类活动往往会是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在草地遭受火灾后第二年春天重新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吸取培养液制临时装片前要将试管静置后才能取样
C.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HCl的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使染色体分解
D.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少量CaCO3是为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是(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两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      D.以上说法都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全部死亡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的垂直结构最复杂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②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
C.①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mm×2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到计数室内酵母菌数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5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