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如果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会使实验所得数比实际值偏小 |
B.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植食性或肉食性的鸟类 |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演替方向相同 |
B.从“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C.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
D.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
A.55%和32.5% |
B.55%和42.5% |
C.45%和42.5% |
D.45%和32.5% |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
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
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
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 |
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
下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a的抗旱、抗寒能力最弱 |
B.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b、c、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 |
C.若Y表示鸽种群中的个体数,a、b、c、d表示不同生活区域中的四个鸽种群,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 |
D.若Y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d |
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 )
A.种内斗争 | B.种内互助 |
C.竞争 | D.互利共生 |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
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 )
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 |
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 |
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生物多样性升高 |
B.人类活动往往会是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在草地遭受火灾后第二年春天重新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 |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
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