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 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
(4) 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kJ, 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l/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6)图丙为演替过程中该草原中的植物a和两种动物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若b消失,物种c的数量应_______。
(7)青蛙只能捕食移动的昆虫,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可以通过放养青蛙有效防治害虫,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1种群数量变化呈现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_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2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
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参与构成食物网食物链的生物有 (填字母),该生态系统内实际上不存在的能量流动方向为 。
(2)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 ,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中 (填字母),C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不同于B的特点为 。
(3)该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
(4)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一般认为动物的分层与 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与 有关。
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 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 。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
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 ,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导致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2)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占优势 |
B.乙占优势 |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
D.不能确定 |
(3)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 。
(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A (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 ,不利于鱼的生长。
(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向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 ;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前者属于_______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______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坠入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可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 。
(2)该生态系统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点是 ,若某一外来物种入侵该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锐减, 稳定性降低。
(3)科学家通过研究该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构建了一个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模型分析,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是 和____;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4)某一简单的生态系统只有一条具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某动物取食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情况,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分析此图中净生产量k,该部分能量也就是用于 。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为研究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某研究机构根据某种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图1),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图2),请回答.
(1)调查说明,弃耕地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数目即物种 会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从而改变群落演替的 .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受到轻度 (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其物种数波动较小.
(2)某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使昆虫和动物拒食,其信息传递方式为 该入侵物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 关系.
(3)从营养结构来看,次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 .
微囊藻和颤藻是江苏某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中旬至7月初是优势种,另一种在8月至10月初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 科研人员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 ;曲线③表明,在0~10天内,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中旬至7月初、8月至10月初的优势种分别是 、 。
(3)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两种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①计数前,可以用注射器反复抽取部分培养液冲击剩下的培养液,这是为了 。
②某温度下单独培养微囊藻10天,科研人员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右图,则该培养温度是 。
(4)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 。
下图表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调查该池塘中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2)图中乌鱼和花鲢的种间关系是 ,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总质量的变化趋势是 (上升或下降)。
(3)若图中绿藻固定的总能量为7.2×108KJ,水蚤和白鲢的同化的总能量是1.4×107KJ,则人最多获得能量 KJ。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按如下左图装置进行了实验,并使用如下图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气口的胶管设计成长而弯曲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的最初阶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在上图所示的计数室中,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如果一个小方格内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______个。
(4)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