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株色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PL和pl控制。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 |
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 |
C.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 |
D.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 |
某夫妇均患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他们所生的一个女儿正常,预计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l显隐性之比为1:0 |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
C.F2的基因型之比1:2:1 |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
某患者得了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患者。该病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其父母再生一个患病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A.1 | B.2/3 | C.1/3 | D.1/2 |
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符合什么遗传规律
A.1/4,基因的分离定律 | B.3/8,基因的分离定律 |
C.1/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D.3/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下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1和3 B.2和6
C.2和5 D.2和4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 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
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 |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7∶6∶3 | B.9∶2∶1 |
C.7∶2∶1 | D.25∶10∶1 |
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A.1/6 | B.1/9 | C.1/600 | D.1/1200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证明了两大遗传定律 |
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
C.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
D.通过正反交实验验证假说成立 |
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苏格兰牛耳尖性状遗传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
B.每一代中的1号均为为杂合子 |
C.Ⅲ4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 |
D.Ⅲ2与Ⅲ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 |
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无性状分离 |
B.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3 |
C.F2红果肉个体中纯合子占3/5 |
D.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