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
(5)由G→J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以下各图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在A图中,由物中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天门冬氨酸改变成了 。(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门冬氨酸GAC)
(2)B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 。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 。
(4)D图中过程2常用的方法是 。
(I)根据右面雄果蝇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2)此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3)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是 。
(4)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将其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体细胞中含______个染色体组,被称为_______倍体。
(II)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5)用①和②通过I和II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6)通过III和V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7)③培育出④的过程叫 ,IV、V过程需要用相同化学物质的处理,该物质作用机理是 。
(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小麦杂交,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长成植株,试问:
(1)这些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 ___ (2分)
(2)这样培养出来的植株与杂交育种后代不同的是,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自交后代不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这种育种方式可以_________育种年限。
(3)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l ,将F1再作进一步处理,请分析原因回答:用乙植株花粉直接培育成的后代属___________倍体。
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根据下列育种过程完成问题;
P aarr×AARRF1
F2
(1)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是
。
(2)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分别为 。
(3)表现为无芒抗病类型的个体占F2的 ,其基因型为 。
(4)F2中无芒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应为 ,这种类型占F2的比例为 (2分),能否直接从F2中选出这一理想品种? ,为什么? 。
(14分)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 × 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 × 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1)要培育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基因型为 ,采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可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2)方案一的育种原理是 , 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占全部F2植株的比例是 ,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中不符合性状稳定要求的是 。
(3)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 , 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 。改变染色体数目,用 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
(4)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
(5)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方案是 。
(6)除用以上方法基因工程也可以培育优良品种,其中用到的两种工具酶是 、 。
(13)下图表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请据图回答:
(1)A果蝇是 性果蝇,B果蝇是 性果蝇。
(2)A有 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 条染色体,果蝇是 倍体,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测 条染色体。
(3)B有 对同源染色体, 对常染色体。
(4)若B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DD(不同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则基因A和基因a是 基因,其分离发生在 ,A和B是 基因,在产生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 。
根据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下图回答问题:
1)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常染色体是__________。
3)性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
4)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 。
5)该图所示的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完成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题(每空1分,共12分)
实验一:在下面的A、B、C、D四支试管内,各加入一定原料,一定时间后,四支试管都有产物生成,请分析回答:
(1)若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可以认为A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D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
(2)B试管模拟的是 过程,C试管内模拟的是 过程。
(3)D试管能获得与A试管相同的产物,是因为在D试管中加入的酶比A试管中多了_____
酶。
实验二: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A所示过程中,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__个体相同.
(2)B过程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1。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 改变成了 。(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
(3)C过程所示的方法最常用的作法是在①处
(4)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
(5)E过程中,②常用的方法是 。
(6)从分子水平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一农科所用某纯种小麦的抗病高杆品种和易病矮杆品种杂交,欲培育出抗病矮杆的高产品种。已知抗病(T)对易病(t)为显性,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其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分析回答:
(1)培育的抗病矮杆个体的理想基因型是 ,该基因型个体占F2中该表现型个体的 。
(2)F2选种后,为获得所需品种应采取措施是 。
(3)为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 育种,常用方法是 ,在育种过程中需经 处理才能获得纯合个体。
(4)在育种过程中,一科研人员发现小麦早熟性状个体全为杂合子,欲探究小麦早熟性状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EE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早熟小麦自交,分析比较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 ,则小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 ,则小麦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以下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
D表示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A
B
C表示的育种方法与A
D的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 ▲ 。
(2)图中E过程对种子或幼苗进行相关处理的最佳作用时期是 ▲ ;F过程最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原理是 ▲ 。
(3)图中GJ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有 ▲ ,该育种方法与前面几种育种方法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 。
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 。
②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 .。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 ▲ 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
下面的杂交图表示的是“萝卜甘蓝”的形成过程:
萝卜 × 甘蓝
(2N= 18) (2N=18)
↓
F1(2N= 18)
↓
F2(4N=36)
萝卜甘蓝(是可育的)
请根据上图所示回答问题:
(l)F1属于几倍体?说出判断依据?
, 。
(2)F1是否可育?回答原因?
, 。
(3)自然界中直接从F1→F2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但我们希望得到大量可育(萝卜甘蓝),你将怎样做?
。
(4)F1属于 (同源或异源)二倍体,F2属于 (同源或异源)四倍体。
下面是三倍体西瓜育种及原理的流程图。
(1)上述育种方法的名称是 ,所采用的原理是 。
(2)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 ,秋水仙素作用的时间为 。
(3)三倍体植株需授以二倍体的成熟花粉,才能得到无籽西瓜。“授粉”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___ 。
(4)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由此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
(5)上述过程需要的时间周期为__________。
(6)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 ,其关键步骤有:
① ,
② 。此育种过程中也会用到秋水仙素,但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只能是 。此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