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玉米的长果穗为显性,由A与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粒对白粒为显性,由B与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品种甲(AABB)和乙(aabb),需要培养出AAbb品种。请根据材分析回答
(1)由甲,乙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方式称为 。F2中应该选择 性状的个体,并通过 来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这种淘汰过程能定向改变种群的 使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过程④常采用 方法,④⑤的育种方法称为 其最大的优点是 。
(3)培养AAbb过程中,乙所结种子中,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为 ,F2的长果穗黄粒玉米中纯合子占 。甲与乙杂交得到F1后要快速培养Aabb品种的方式是 。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I、II、III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秆抗病II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下图表示用农作物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系培育出新品种⑥的可能方法,Ⅰ~Ⅴ表示培育过程,请回答:
(1)过程Ⅰ、Ⅴ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品系④经过过程Ⅲ培育品种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由品系⑤经过过程Ⅵ培育品种⑥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作用的机理是 。
(3)品种①和②经过过程Ⅰ、Ⅲ、Ⅵ培育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所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
(2)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普通小麦由A、B、D三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42条染色体;二粒小麦由A、B两种染色体组构成,每种染色体组均有两个,一共28条染色体。现将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麦(基因为ee)与多种不抗白粉病的缺体—四体普通小麦(例如无A染色体组中的1号染色体,但B染色体组中7号染色体有4条;基因型可能为EE或EEEE,或无E基因)杂交,以确定抗白粉病基因e位于哪号染色体上。
(1)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属于哪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实验前应先确定缺体-四体普通小麦变异的真实性,最简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分
(3)杂交子代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若三体在减数分裂I前期其中的任意两条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条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而单体由于无配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前期不能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则理论上杂交子代产生的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最少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若基因e位于缺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否则,杂交子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
(5)若基因e正好位于四体对应的染色体上,再让杂交子代与抗白粉病的野生二粒小麦杂交,请写出该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F1配子基因型种类,不要求写出F1配子基因型比例和F2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对配子育性的影响)3分
以下为高中生物的部分实验内容: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②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⑤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⑦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⑧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生物活性的是 。
(2)在上述实验中,常用到酒精的实验有 。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 ,为得出结论,需要借助颜色观察的是 。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1)在①处育种工作者应采用的方法是 。
(2)图中A代表的个体叫做 。③过程常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过程②③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3)构建抗病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4)过程⑤“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
普通甘蓝为二倍体(2n=18),通过育种得到四倍体。
(1)一般得到四倍体植株是利用试剂处理二倍体的 。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均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则四倍体甘蓝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3)实际观察四倍体甘蓝的生殖器官,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前期多数为4或2条同源染色体联会,3条染色体联会或1条染色体单独存在的情况占少数;而中期则出现较多独立的1条染色体,且染色体总数不变,表明联会的染色体会出现_______的现象。
(4)上述情况表明:四倍体甘蓝减数分裂过程出现___________异常,导致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有17、19、21条等,说明细胞内出现了 增加或减少现象,其育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选两亲本杂交,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 。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 ___。
(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________,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品种C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小麦的几种育种方法,图中涉及的小麦两种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回答:
A.高秆白粒小麦×矮秆红粒小麦→Fl→ F2→稳定遗传的矮秆白粒小麦
B.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染锈病小麦→Fl→花粉→a→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1)A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B组育种方法所产生的a是 倍体。与A组育种方法相比,B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组中,由Fl到F2,育种工作者采用的方法是 。B组a代表的个体通常具有的特点是 。
(4)C组的育种方法中①过程采取的方法是 。三倍体上结出的西瓜没有种子的原因 。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分别获得棕色(纤维颜色)和低酚(棉酚含量)两个新性状的品种。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__,低酚是__________性状。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尽快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Ⅰ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再将该纯合体与图中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植株杂交后,取其子代花粉进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即可获得纯合的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2N=16)在某个侧芽的分化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枝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异枝条(能开花结果),其它枝条正常。
(1)该植株所有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条。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最多有 个染色体组。
(2)桃树的高杆基因(A)对矮杆基因(a)是显性,植株开花数多基因(B)对开花数少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高杆多花的花粉并授于高杆少花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矮杆。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杆基因(A)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①据题干信息推导出亲本高杆少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②请在下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代矮杆植株的基因组成。
③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认为F1代出现矮杆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杆基因(A)突变为矮杆基因(a),导致F1代有矮杆植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矮杆植株与亲本中的高杆多花植株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高杆:矮杆为____ __,说明花粉中高杆基因(A)突变为矮杆基因(a),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杆基因(A)的区段缺失。
若F3代植株的高杆:矮杆为__ ____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高杆基因(A)的区段缺失。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的积累。
(2)水稻的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为选育抗病水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做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②(4)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请回答(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产生相应毒蛋白可采用 技术。
(2)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若F1部分表现为弱抗虫,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上图 类型
②可选取上图 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属于 育种。
③上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上图丙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3)若甲与丙杂交,F1中弱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4)下图表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 或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对同源染色体, 个萝卜染色体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