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植物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在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 |
B.a点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是由于b、c点含成的生长素运输到a点所致 |
C.b部位的细胞体积比a部位的细胞体积大 |
D.如将a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d点细胞,可能会抑制d点细胞的生长 |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脱落酸主要分布在脱落的器官,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 |
B.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的分裂 |
C.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布广泛,都能促进细胞生长 |
D.各种激素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各自独立发挥其重要作用 |
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
B.解除向光性 |
C.解除顶端优势 |
D.抑制细胞分裂 |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 – D能除掉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2,4 – 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
B.双子叶杂草对2,4 – D的敏感性强; |
C.小麦对2,4 – D的敏感性差; |
D.同一浓度的2,4 – 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适当的时期用很髙浓度的α萘乙酸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 |
瓶插时间/d |
最大花径/cm |
空白 |
9.64 |
5.36 |
6-BA |
14.14 |
6.73 |
eBR |
16.25 |
6.73 |
A.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6-BA溶液和eBR溶液
B.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C.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
D.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混合液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B.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C.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
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A.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B.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C.直立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
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的伤口处施用( )
A.细胞分裂素 | B.吲哚乙酸类物质 |
C.乙烯类物质 | D.赤霉素类物质 |
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 B.主动运输 | C.协助扩散 | D.极性运输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