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B.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 |
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
D.克隆技术不可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 |
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
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
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
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污水净化过程中,微生物仅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
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所需的能量由微生物供给 |
C.该系统所遵循的生态原理是整体性原理 |
D.植物池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少 |
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
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什么原理( )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
B.整体性原理 |
C.系统整体性原理 |
D.协调与平衡原理 |
“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
C.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
D.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 |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有关事例 |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
A |
无废弃物农业 |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B |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
C |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
D |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 |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
对下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是系统设计的原理 |
B.人和家禽家畜都属于该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
C.食物链的延长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D.通过建立沼气池提高了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右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
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
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 |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 |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 |
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
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