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 |
进行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能采用的做法是
A.常选取双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
C.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⑤ |
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A.在OA段范围内 |
B.在BC段范围内 |
C.在BD段范围内 |
D.在BA段范围内 |
切开凹凸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
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
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 |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比茎高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成熟的细胞高
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
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 | B.是否种类多样和特异性高 |
C.是否微量高效 | D.是否有调控代谢活性 |
淋巴因子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
B.淋巴因子可以参与体液免疫 |
C.淋巴因子主要通过加强抗体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
D.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会立即分泌大量的淋巴因子 |
如图为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解释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甲状腺激素产生促进作用 |
C.甲状腺激素可对x和y进行反馈调节 |
D.x、y分别表示脑垂体和下丘脑 |
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①已免疫的机体 ②未免疫的机体 ③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 ④接受过敏原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
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促胰液素 |
B.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 |
C.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 |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C,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相等 |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D.不确定 |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
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