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由于城镇居民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表:A市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品拥有量对比

指标
单位
城市
农村

1985
1995
2001
2012
1985
1995
2001
2012
汽车

7
16
24
26
2
6
9
12
电脑

23
48
86
96
2
13
21
37
洗衣机

24
52
96
108
3
14
51
63

注:近几年,由于国家实施汽车、家电下乡政策,大幅缩小了城乡耐用消费品差距。
材料二  为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2013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图和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图表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3)运用“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有关知识,阐述我国应如何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绿豆也卖到了一斤十块。网民们将其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等。出现这种五谷杂粮价格暴涨现象,有媒体称源于养生节目,养生专家们说啥东西好,那东西很快就价格上涨。但是,推动杂粮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不全是养生节目,还有大量游资故意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当然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有关。
材料二 2010年5月22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要加强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五谷杂粮价格异常波动等现象的认识。(14分)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中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享受幸福的生活。
2011年8月初,山东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之后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国民休闲汇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政府推动国民旅游休闲活动的正确性。(12分)
(2)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活动的开展。(1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在500~1000元的占42.9%,2000元以上的占11.7%。他们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给的占55.1%,自己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获得的占30.5%。他们的消费结构是,生活费占37.8%,服装和日常生活占23.8%,娱乐、上网占15.9%,学习占12.3%,恋爱占4.3%;在日常购物方面,更加注重品牌和质量。
材料二 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0分)
(2)联系实际,指出应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1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G省近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投资率/%
42.9
44.8
46.9
50.4
消费率/%
51.6
50.2
48.6
45.7

注:据有关资料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可新增GDP 106.12亿元,而投资每增加100亿元只新增GDP  100.02亿元)
材料二 近年G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情况。

年份
生产总值增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幅/%
农村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
2009
11.8
7.7
5.0
38.1
2010
11.6
8.2
5.9
36.8
2011
13.4
10.4
8.3
35.4
2012
15.2
10.1
7.3
33.8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6分)
(3)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舌尖上”成为2012年度流行词。
材料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获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其播映权。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以精美的画面和温情的语调,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现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态美食及其制作工艺过程的同时,着力展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该片的成功对于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有何启示。
材料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体味中国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而受讲面子、比阔气的消费陋习等影响,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亿万观众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但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舌尖上的浪费”,却正在成为侵蚀中华民族勤俭持家传统美德的一种恶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在餐饮行业树立文明、健康、科学、勤俭的风尚,中国烹饪协会倡议:餐饮企业要在店堂的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俭用餐的相关提示牌和标语,营造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引导顾客吃多少点多少,理性消费;主动为顾客提供环保餐盒,用于剩菜打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外送外卖业务,在大型宴会上提供自助餐服务。
材料二 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从革命年代“红米饭南瓜汤”的乐观无畏,到建设时期“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生动传承,崇尚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的好作风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成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奢侈之风盛行,侵蚀着党的肌体健康,损害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1)结合材料一,说明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举措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政治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了以下数据:
2002-2012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纯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76
1834
47
2006
11 759
8697
591
3587
2829
74
2012
21 810
15 161
1102
6977
5221
165

注:①2012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结合图表(含注)反映的信息,概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第二小组】——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几档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2)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小组】——立足实践,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本组同学走访了该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浓园国际艺术村。他们了解到该艺术村自创建以来,陆续为省内200多位美术家免费提供工作室附带居室;在园内修建了大型展览厅和销售厅,为美术家免费包装展、销作品。美术家们在艺术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社会生活,可以在一起切磋技艺、提高素养,通过开办美术培训班为培养新人贡献力量,逢年过节则为农民群众写春联、作年画等。2013年“闹春展”期间,美术家们“接地气”的作品受到参观者的热捧,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该艺术村的经验对文化工作者创造与实现价值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环境保护法》已显现出诸多不适应。北京某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坦言,在基层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执行难的问题。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一审后,公开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环保部(国务院主管的政府部门)也借此机会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对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经济发展,内需为重。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工作的重点,必须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环保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与环保部之间的关系。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到“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量化指标的提出,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彰显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坚定决心,温暖给力,振奋人心。
材料二 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有专家提出,首先要做好“加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特别要增加就业,保证普通劳动者收入每年都能稳定增长。其次要做好“减法”降低税收,让利于民,杜绝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控制物价,实现收入“倍增”而不是“被增”。
材料三 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好事,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些跨国公司积极在中国设置生产基地,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中心,但大约80%是加工贸易,关键设备技术受制于人。随着近几年我国劳动者工资不断提高,部分跨国公司就像候鸟一样把设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又迁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气结合材料一,分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经济意义。(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材料二所强调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面对收入翻一番带来的挑战,我们该实施什么战略并说明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以来,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减轻空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压力,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
材料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去冬今春以来,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公民所起的作用。(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净出口,消费需求始终是短板。2000~2011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由65.1%降至55.5%,而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至48.8%。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占比由2000年的74.5%降至72.2%。在出口大幅下滑、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虽然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但消费需求增速仍然呈现明显下滑。
材料二:对于2013年全年的消费形势,专家预计总体乐观:国务院出台了长期拉动消费的政策,此外,国家还出台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就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政策。国务院还提出要优先发展家庭服务业态,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居民“没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的机制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消费需求增速持续下滑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专家对2013年全年的消费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解决居民“没钱消费”或“不敢消费”的机制性问题的政治生活依据。(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列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之中。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下列图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图1 我国汽车销量走势图(单位:万辆)

图2 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对比图
甲组同学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尽管具有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同学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2,分析图1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结合图表和甲组同学的意见,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