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高中政治

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着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材料三: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增强公民意识和提高政治素养的要求。请你根据下列生活情境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生活情境
可采取的合适做法
理论依据
1. 当你发现某政府机关违规收费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享有监督权。
2. 当台风刮倒大树,压在了自家屋顶上时
向政府部门求助
 
3. 当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需要拆迁自家房屋时
主动配合拆迁工作
 
4. 在西藏地区旅游,受当地藏民的邀请走进藏家做客时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当代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2013年下半年,某省党委和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派8000名驻村干部重点帮扶2571个村,向农民群众问计求策,真心为群众解难,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
材料二 中国梦是中国文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绚丽花朵。在百余年的追梦中,中国梦被过度“功利化”“物质化”。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文化不自信、不自觉和不认同,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1)结合材料一,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公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观点进行佐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起草,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经过反复修改,前后通过五次座谈会征求意见之后,才最终出炉。这份报告前后多次向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科教文卫等代表征求意见;报告中涉及的“保障房的筹资机制”、“资源税改革”、“加强三农”、“民间资本准入”和“民间金融的监管”等问题同样也广泛征求了企业的意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当长期坚持下去。
依据材料回答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我国公民需要遵循那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2013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是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惠。
(2)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
材料三: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以来,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破解“十面‘霾’伏”的状况,国家应采取措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公众也应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为政府献计献策。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做为?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是人民拥有着幸福的生活。2013年下半年,某省党委和政府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委派8000名驻村干部重点帮扶2571个村,向农民群众问计求策,真心为群众解难。
结合材料,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公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社区近斯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下面列举的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判断

甲说,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
乙说.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丙说.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
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的听证会

①甲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通过直接选举参基层的民主管理
③丙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丁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气雾霾污染,空气质量指数长期处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级别。大规模雾霾天气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雾霾作为生态环境污染的典型,已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材料二:“APEC蓝”是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2015年3月,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北京的天空清空万里,阳光明媚,良好的空气质量也让另一个新词“两会蓝”因此而诞生。 如何留住“APEC蓝”、留住“两会蓝”使之成为常态,定格为“中国蓝”,不光考验着我们每一位公民也考验着国家相关机构。
材料三: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核心机构,政府理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然而,现行体制下,政府存在着多方面的生态责任缺失,这是雾霾等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要使政府做出以生态准则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必须加强政府的生态责任,建立健全生态问责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多管齐下,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使政府决策中生态自觉性长期制度化。公民应该参与到雾霾治理决策当中,实行开放式决策制度。开放式决策指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决策事项,从草案的提出、方案的讨论、决策会议的举行、决策实施和反馈等全过程向公民与媒体开放,并依法组织公众有序参与的决策制度,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APEC蓝”、“两会蓝”永远定格为“中国蓝”。
(2)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材料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大军,一台终端设备,一个账号,便可以发布自己的文学作品,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改编自网络小说,其中不乏为人称赞的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暴力、淫秽等负面元素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中亦呈泛滥之势。
材料二:2014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公告宣布: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中,许多知名文学网站都被列入整改名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公民在发布网络文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3年的“金水桥”事件到今年昆明“3·01”、新疆乌鲁木齐“4.30”和山东招远“5·28”的暴恐袭击,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罪恶行径让国人义愤填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是人类公敌、国际公害,反恐是全人类必然的选择。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国有关反恐专家指出,目前主要威胁我国安全的“东突”势力等恐怖组织在海外多点活动,范围广、分散度大、秘密渠道多,这就要求更加明确地认定恐怖性质、多国分享情报、对恐怖组织进行堵截和排查,最终完成打击和防范工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反恐斗争?
(2)你认为在反恐反暴问题上,我国应怎样行使权力?
(3)某班学生在讨论反恐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反恐反暴应该是国家的事,公民个人主要是做好防恐防袭”。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