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成了中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又一途径,2011年,公众通过微博及时发布了温
州动车追尾事件等大量最新消息,关注和推动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9月8日河北沧州地区
黄骅市沈庄片区民房强制拆除事件的进展……人民舆论监测室秘书祝华新说:“人人开微薄,
等于给政府、公务员装上了摄像头。”
今天互联网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网络水军”、
网络公关公司等炮制虚假民意,诽谤竞争对手,干扰正常秩序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网络
民意的真实性。一位网络公关公司的经营者说:“我不管谁对谁错,只要有钱,你想怎
样我就怎样。就算一粒沙,我也能说成一片海。”对此,有专家分析指出,“政府如果
无视网络民间存在,那么就会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则可能会偏听偏信。”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民意表达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公民如何
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认识。
某县在进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存在着无故请人代填选票、涂改选票、乱填选票、贿选等行为,引起了一些选民的强烈不满。这些选民遂向该市的几位人大代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向市纪委举报。市人大、市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举报事实,更正了选举结果,并对舞弊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012年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带来了许多议案,
其中既有好的设想:“政府采购优先购买国货”“馒头等生活必需品免征增值税”“放宽独生
子女政策”“提高个税起征点”“立法限制垄断行业国企”“给独生子女父母放‘看护假’”。 又
有许多监督、制约方面的提案:“遏制公款吃喝要拿茅台酒开刀”“开征房产税先要推进官员
财产申报”“食品安全监管‘首问制’”。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积极意义?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H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发挥文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该市社会各界的共识。
主体 |
观点或行动 |
市委、市人大 |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政协委员、市民群众 |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彰显特色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民生和城市创新发展 |
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 |
挖掘文化的经济内涵,变文化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促进文化与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相结合 |
(1)分析材料,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为H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材料二: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加速推进的重要手段。国务院正着手制定《全民阅读条例》,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为此,市民们纷纷表达观点:
市民甲: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全民阅读主要靠民众的自觉自愿。
市民乙:阅读关系国家发展,个人力量过于微弱,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2)结合材料二,在甲乙两人的观点中任选一个,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长株潭绿心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多轮次征集国内规划、生态、环保、
交通 等方面高层次专家及省直部门的意见,从 2011 年 3 月 1 日开始,又在网上进行公
示,广泛 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了“绿心规划”听证稿。 2011 年 3 月 29 日的听
证会上,来自高校、环保等部门的听证代表,对绿心规划提出完 善修改意见和建议。听证
会后,省发改委、省长株潭两型办等相关部门将对这些意见建议进 行归纳整理,并对“长
株潭绿心规划”进行再次修改。
(1)政府的重大决策征求市民意见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行?
(2)市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何在?(12分)
(4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侧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价值引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现实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培育和践行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这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强盛,也关系到杜会和和谐稳定。
(l)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指出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2 分)
【多元交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处理好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选择国家或公民的角度谈谈怎样正确处理好与对方的关系?
【凸显特色】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既要坚守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旗帜、道路和制度等政治原则,也应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和普遍规律,充分关注其他国家关于治理的成功经验。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坚持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理由。
【战略支撑】 经济转型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有人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发挥企业的作用。”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三个全新的概念,这意味着我国将实现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国家治理”强调让民主融入“治理”,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体,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只有紧紧依靠广大群众,才能真切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砖和重要支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2014年6月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联系材料一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说明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某社区近斯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下面列举的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判断
甲说,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 |
乙说.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
丙说.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 |
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的听证会 |
①甲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通过直接选举参基层的民主管理
③丙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丁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气雾霾污染,空气质量指数长期处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级别。大规模雾霾天气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雾霾作为生态环境污染的典型,已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材料二:“APEC蓝”是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2015年3月,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北京的天空清空万里,阳光明媚,良好的空气质量也让另一个新词“两会蓝”因此而诞生。 如何留住“APEC蓝”、留住“两会蓝”使之成为常态,定格为“中国蓝”,不光考验着我们每一位公民也考验着国家相关机构。
材料三: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核心机构,政府理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然而,现行体制下,政府存在着多方面的生态责任缺失,这是雾霾等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要使政府做出以生态准则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必须加强政府的生态责任,建立健全生态问责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多管齐下,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使政府决策中生态自觉性长期制度化。公民应该参与到雾霾治理决策当中,实行开放式决策制度。开放式决策指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决策事项,从草案的提出、方案的讨论、决策会议的举行、决策实施和反馈等全过程向公民与媒体开放,并依法组织公众有序参与的决策制度,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APEC蓝”、“两会蓝”永远定格为“中国蓝”。
(2)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改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规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必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材料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材料一: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大军,一台终端设备,一个账号,便可以发布自己的文学作品,而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改编自网络小说,其中不乏为人称赞的优秀的作品。与此同时,暴力、淫秽等负面元素在众多的网络文学中亦呈泛滥之势。
材料二:2014年4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公告宣布:自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中,许多知名文学网站都被列入整改名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说说公民在发布网络文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3年的“金水桥”事件到今年昆明“3·01”、新疆乌鲁木齐“4.30”和山东招远“5·28”的暴恐袭击,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罪恶行径让国人义愤填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是人类公敌、国际公害,反恐是全人类必然的选择。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国有关反恐专家指出,目前主要威胁我国安全的“东突”势力等恐怖组织在海外多点活动,范围广、分散度大、秘密渠道多,这就要求更加明确地认定恐怖性质、多国分享情报、对恐怖组织进行堵截和排查,最终完成打击和防范工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反恐斗争?
(2)你认为在反恐反暴问题上,我国应怎样行使权力?
(3)某班学生在讨论反恐问题时,有学生提出:“反恐反暴应该是国家的事,公民个人主要是做好防恐防袭”。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