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 900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同时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利于出游……
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能源消耗剧增、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剧……与此同时,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也没有与时俱进,“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足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堵车”(只要有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或者对侧车道朝前挤,立马就会有更多的车辆跟过来)等“中国式陋习”更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交通文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点。
为此,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如:限制大排量汽车的购买、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通过汽车牌照竞拍等方式限制汽车上牌、通过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给予罚款……国务院更是把2012年12月2日正式批准为“全国交通安全日”,把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确定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深度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谴责交通违法行为、人人践行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确保大家安全文明出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面对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我国一些地方为何还要出台限制性措施?(6分)
(2) 围绕克服“中国式陋习”、提升交通文明素养,从《政治生活》与《生活文化》角度各提两条建议。(8分)
(3) 为响应国家号召,某校学生决定参与交通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下列两种方案:
方案A:在学校和所在社区出一期黑板报,宣传交通法规。
方案B:做交通文明劝导员,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你选择________方案(填“A”或“B”),并请你写出所选方案的哲学依据。(4分)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三(1)班师生以“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一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10分)
第二小组成员在网络上搜索到下列资料:
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10万场馆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2)从文化角度,说一说你应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4分)
镜头一:2009年岁末,中国足坛刮起“反赌”风暴,上至足协官员、教练员,下至球员,众多参与“赌球”的圈内人士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和调查,中国足球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镜头二:2009年12月10日,因在重庆涉黑案中协助嫌犯篡改口供并从中大肆受贿近千万元,京城著名律师李某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引起舆论哗然。
(1)材料中的两组镜头充分说明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你认为应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在文化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某些人文化信仰有所缺失,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一些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当今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是激励和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并就文化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和敢于担当的风貌著称于世。
材料一 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1)结合材料l,说明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材料二 8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不动产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登记。不动产单元具有惟一编码。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将各类登记事项准确、完整、清晰地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任何人不得损毁不动产登记簿,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登记事项。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的理由。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材料二:自然美是我们“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但人的美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最美乡村医生”……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如今,最美,已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是全社会对道德楷模的由衷赞许,也是全国人民对高尚品格的深情褒扬。“最美”之花正在盛开,道德模范层出不穷。让我们接力“最美”,共同建设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中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角度,谈谈如何让“最美之花”处处盛开?
2015年2月底央视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对外公布,收视率创历年新低,抢红包抢走了春晚风头。
材料一:羊年春晚的收视率创下八年来的新低,但这并不能阻止全国电视观众“抢红包”热情的高涨。春晚“抢红包”,实际上是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大推广。从余额宝、P2P(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网络借贷模式)到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每年春节过后,春晚,有人点赞有人吐槽。2015年春晚导演组总体上按照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选取节目,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是:向艺术回归,要有敬重之心;向生活回归,要常接地气;向人民回归,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向真情实感回归,要真正回到内心回到艺术的原点。
(2)假如你是总导演,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应如何选取春晚节目,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四个回归”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定义了“中国梦”。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中国梦”提出建议
某校时政兴趣小组根据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以“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绘制以下两幅图。请你欣赏并回答问题。
(1)根据图说,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简析“一岛一带多中心”格局的正确性。
(2)根据图说,谈谈美丽厦门战略布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基层干部和群众1的看法,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为建设美丽的社区提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从群众2和群众3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进行评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某市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下表列举的举措,填写其文化生活的依据。
2013年春节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再次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材料一:人类认真研究PM2.5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1)从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关系角度分析PM2.5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于2012年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过程中,政府与公众怎样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以及这一良性互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必将有利于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国文化中心和首善之都。
(3)结合“北京精神”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为什么把培育弘扬“北京精神”作为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山东省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胜利油田退休工人谢树华就是“山东好人”之一,他好事干了一辈子,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诠释了他“做好事,就快乐”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 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的通知。“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有中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张丽莉老师以勇敢的护救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她热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情怀,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1)谢树华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张丽莉的崇高情怀。
(3)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他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 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 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又热烈的信念之中——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是生活的目的。
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
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
(1)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意识的论述,论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
对于“大老虎”落马,人民群众一般都拍手叫好。但是,某 “大老虎”的乡邻因当初没有沾上光而牢骚满腹,直言该“老虎”心中 没有家乡人,他们觉得自己村里出了这么大的官,却一点好处也没有沾到;也有“大老虎”的乡邻抱怨大老虎倒台后乡邻们的生活大不如前,因为该“大老虎”对乡邻很光照,他的故乡因他的光照交通条件发展机遇都要比邻乡好。
(3)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哲学原理并结合材料评价“大老虎”的乡邻们的抱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