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有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可见文化创新要( )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深受观众喜爱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The Voice of Ho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
②立足实践,发挥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③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抵御外来文化,保持草根色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在全民普及电脑习惯了键盘敲字的今天,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其担负着“振兴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而获得赞誉。但他们将一些早已埋葬于历史尘埃的生僻字词用于比赛,靠疯狂背诵也引发争议。
有人认为:“央视推出此档节目是为了提高收视率,其中听写众多生僻字,靠死记硬背更是对中学生的摧残。”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数月前,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主题曲《小苹果》突然在网上蹿红,不少网友称,被这首歌“洗脑”后“唱的停不下来”,戏称其为“神曲”。《小苹果》的蹿红说明( )
①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受群众喜爱的《小苹果》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小苹果》的蹿红,意味着传统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4年10月5日,习近平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文艺工作者需要
①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传播正能量
②抓住主要矛盾,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③把遵循文化创作规律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坚持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政府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依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后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
材料二: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1)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众创空间”,发扬“创客”精神的作用。
(2)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
近日,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受到众多观众的热捧,其精良细腻的制作, 鲜活明亮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平冤昭雪,匡扶正义的主旋律故事赢得众口称赞。《琅琊榜》以独特的水墨素描之法、力图展现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精美画面,剧中的景致、服饰、礼仪,皆成为流动和行走在电视屏幕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尽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要因素
②文化融合需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③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④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俱进、丰富内涵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花木兰从中华民族传统的‘孝’出发,代父从军,从此产生了十年征战的传奇,她在全世界都享有美誉。”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谈起创作情景交响音乐会《木兰诗篇》初衷时坦言,当木兰唱起歌剧,她走向了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最厚重的题材库。”
关峡透露,为了能够更贴近历史的讲述这个传奇的故事,自己在创作伊始便决定要将花木兰故事发生地——河南的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音乐和唱腔中,同时又要保证该剧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加以发展和再现等作曲手法。于是,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元素的该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咏叹调”,效果叫人惊艳。一经问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剧界的关注,被称赞是“整个作品的配器丰富了戏剧性的各个方面,并赋予了更深层面的意识交流的空间。像彩虹中显现的五彩斑斓的色彩一样,和声和力度加强了歌词和戏剧性关键部分的效果并强调了情感的原本色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粤北某村借自然山水、融自身历史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村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经验,而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既发展经济更保护了绿水青山。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
A.文化交流与传播 | B.文化继承与发展 |
C.文化传承与创新 | D.文化借鉴与融合 |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