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中政治

时代呼唤“绝对忠诚”。湖南卫视新闻团队从今年4月起,以“绝对忠诚”为题,陆续推出一批当代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乐于奉 献、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节目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被媒体誉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宣传精品力作”。有网友留言:一个个鲜明的军工科学家,用“绝对忠诚”置顶了时代正气歌,那种直达心灵的冲击与快感让人们久久不能平静……
为做好《绝对忠诚》系列报道,创作团队与主人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零距离采访”和“隐藏式拍摄”,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催人泪下的故事,并通过镜头拍摄和音乐、画面的精心选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该栏目还第一时间将节目视频在各大主流网站同步推出,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传播效果。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绝对忠诫》节目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地从创新中汲取力量、开拓进取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及时而有效地赋予文化以新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A.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作用
B.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C.文化创新对促进文化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这启示我们,要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必须(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D.文化创新是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的高梁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①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②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③吸收外来文化,繁荣文化市场   
④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1)请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文化信息。
(2)为文艺创作者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抛弃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粤北某村借自然山水、融自身历史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村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经验,而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既发展经济更保护了绿水青山。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

A.文化交流与传播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传承与创新 D.文化借鉴与融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  )

A.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