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这传达出—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D.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
据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预测,2009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数百年内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当天,全食带先后经过了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湖北、浙江北部、上海等地,最长持续了6分钟左右,是本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国际天文联合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对日全食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了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
A.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 | B.否定了实践的能动性 |
C.否定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 D.否定了实践是人类特有的 |
王安石曾用“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黄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真见到了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这个故事说明
A.真理是绝对的 |
B.真理是客观的 |
C.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D.真理属于认识 |
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
B.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B.认识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
C.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 D.认识来源于实践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这段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许多过去从未听说过的新名词,如“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转基因水稻”等,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熟悉。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C.改造世界时为了认识认识 | 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
C.意识是对人脑的依赖 |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同一
②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古希腊有个人叫布利德的人,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就赖帐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是上月借钱的我了。”邻居用木棍把他打一顿,他便去告状,在法庭上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吗?现在的我已不是打你时候的我了。”这个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①否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②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又必须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③否定静止的存在也就是否认事物发展的稳定性
④静止时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长征是播种机,它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在沿途11个省发芽、开花、结果。这表明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C.联系具有普遍性 | D.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 B.忽视了内因的作用 |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D.外因是条件 |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