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D.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认为“道”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下列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
A.气者,理之依也 | B.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 |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 |
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 |
时间去哪儿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先生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在那,但在感觉上,时间从脑子里“漏掉”了。该答案(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
C.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 | D.反映了运动的相对性 |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 B.物理不外于吾心 |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哲学史上有一“奇怪”现象,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分清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B.明确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
C.看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斗争 |
D.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下面漫画表明( )
A.存在决定思维 | B.世界统一于物质 |
C.思维具有反作用 |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有人说“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对此句话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评价正确的是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值得肯定 |
B.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C.根本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D.是一种夸大人的主观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 |
“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下列选项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 |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C.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 D.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
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
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D.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问题 |
2015年,天象依旧精彩。除了“常规”的流星雨、水星大距、行星冲日等天象外,天宇还将发生4次日食、月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对于这些天文现象的时间,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