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2007 |
12.4 |
9.6 |
15.8 |
5.8 |
2008 |
8.6 |
8.2 |
13.2 |
5.2 |
2009 |
10.1 |
8.7 |
13.7 |
5.4 |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运用分配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达成上述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20多次提及“公平”,这表明党将以更大决心和努力,直面公平,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让百姓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就再分配如何实现公平提出政策建议。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李某一家5口人,李某本人承包了责任田,每年辛苦劳动,收入不错;李某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李某的儿子是国有商业公司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李某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笔丰厚的报酬;李某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获得一定的收入。
请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
(1)李某一家5口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6分)
(2)我国现阶段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近年来,A省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仍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7%,与经济发展同步。2011年,A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国家理念”与“地方选择”彰显着一个基本共识: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还需要科学的财富分配。
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A省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一:如下图。
2006-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凭借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材料二: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个重大政策导向之一。对于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反映出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请简要分析“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企业内部分配现状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召开 。“两会”肯定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表1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纯收入(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3587 |
10.2 |
7.4 |
2007年 |
4140 |
15.4 |
9.5 |
2008年 |
4761 |
15 |
8.0 |
2009年 |
5153 |
8.2 |
8.5 |
2010年 |
5919 |
14.9 |
10.9 |
注“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除去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0%。
表2 2006年至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年份 |
生活消费(元/人) |
比上年名义增长(%)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2006年 |
2829 |
10.7 |
9.1 |
2007年 |
3224 |
14 |
8.1 |
2008年 |
3661 |
13.6 |
6.6 |
2009年 |
3993 |
9.1 |
9.4 |
2010年 |
4382 |
9.7 |
5.9 |
材料二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超过7%,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描述表1、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2)围绕如何实现两个“同步”,请从生产和分配角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财政收入 |
18.5 |
24.24 |
31 |
23.1 |
11.7 |
30.8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3.63 |
(1)请你分析表格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针对表格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进行辨析。
胡锦涛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何意义?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
图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1: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二: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
材料三: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表1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
(3)运用规律的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
党的16届6中全会指出,要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调既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倡导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理念。
﹙1﹚应该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
﹙2﹚如何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12分﹚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政策,对拉动消费需求起了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否则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只会是相对短期的现象。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 结合材料,就扩大内需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下列是三幅反映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的图。
图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图2城乡恩格尔系数 图3 我国基尼系数
注:①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②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范围,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阅读以上图表,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请你就如何解决图3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