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启的“十二五”,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中实现“国强”到“民富”的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美丽转身。
结合资料,从我国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
材料一、重庆区域文化(黔秀文化、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重庆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重庆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重庆、推介重庆、闪耀重庆、发展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材料二、《科学发展·重庆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重庆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的新篇章。重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两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让人民幸福是政府工作的主题。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教育支出安排3781.32亿元,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035.05亿元,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750.73亿元,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117.55亿元,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93.84亿元,增长18.7%。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是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改善民生的。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我国金融、垄断国企等少数行业收入过高,而大部分行业收入过低,对劳动力自由、高效流动是一个制约,将会影响到行业的均衡发展,将会严重打击生产力中最为主要的要素——劳动力的积极性,最终对经济发展不利。
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怎样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图:2008—2012年中国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
注: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表 2008年—201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比例情况
年 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 |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
2008 |
15781 |
8.4% |
4761 |
8.0% |
3.31:1 |
2009 |
17175 |
9.8% |
5153 |
8.5% |
3.33:1 |
2010 |
19109 |
7.8% |
5919 |
10.9% |
3.23:1 |
2011 |
21810 |
8.4% |
6977 |
11.4% |
3.13:1 |
2012 |
24565 |
9.6% |
7917 |
10.7 |
3.10:1 |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2012年3月20日,《半月谈》载文指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45:1;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企业部门(包括金融和非金融)占比明显上升,垄断企业尤为突出;在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中,县乡财政困难。近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总量持续高增长,但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从52.7%下降到39.74%,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在我国初次分配中,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已扩大到15倍。
(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江苏省某市农民人均收入情况
种 类 |
工资性收入 |
经营性收入 |
财产性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数额(元) |
5178 |
2553 |
372 |
824 |
增速(﹪) |
14.6 |
14.2 |
9.4 |
18.5 |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等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该市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增幅分别回落5.9、6.1个百分点。
材料二 据调查,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照该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长15.8%以上,形势不容乐观。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该市农民“收入倍增”。
2012年12月1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提出了一个仍值得警惕的信号: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
第一个,城乡差距。上世纪80年代是1:1.8,90年代1:2.5,现在是1:3.3,我们城乡差距是世界前三名的。
第二个,地区差距。2002年的数据是1:13,美国50个州地区差距是1:2,英国是1:1.68。
第三个,收入差距。现阶段我们低收入者和富人的收入差距在20倍以上。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只有1:4.3,美国只有1:7.1。
第四个,行业差距。我们是1:15,日本只有1:1.62,美国、德国和韩国是1:2.3到3.2;可见,我们行业差距有多大。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分配公平
材料一 在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中,用了两个段落细致阐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思路。“公平”二字被置于相当显著的位置。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材料二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 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 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各项工作不仅要适应新常态,而且要不断坚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表1:2007年--2014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状况比较
|
中国 |
发达国家 |
|
年份 |
2007年 |
2014年 |
2014年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
4140.36 |
9882 |
12000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48 |
56 |
70--80 |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比重%) |
67.9 |
81.1 |
90以上 |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
15549.22 |
18313 |
40000 |
材料二:甲地认真贯彻中央“—号文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行如下举措: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坚持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引导农民探索家庭农场等新方式,平均规模达到200亩,使得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制定专门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加大财政农业投入集中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加大引进国外关键技术、管理经验等力度,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
(1)指出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甲地是如何适应新常态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是简单地制定规则,而是如何让法治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基因和最高信仰。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
1992年 |
2008年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2447 |
36796 |
62163 |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
17.9 |
57 |
69 |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
0.6 |
1.8 |
2.9 |
市场化程度(%) |
26.0 |
77 |
79.8 |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请简要概述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材料一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1年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全党全社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材料二 胡锦涛强调,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
材料三 理顺分配关系,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
(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中央重视扶贫开发的原因。
(2)从哲学角度分析材料二扶贫开发的举措。
(3)结合材料三,运用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有关知识,说明怎样理顺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二者是统一的。如果忽略公平,分配不公,效率的提高也会失去很好的环境,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当前我国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0分)
图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注:2008年底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威胁全球经济发展。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由“强国”向“富民”转变。
(1)简述上述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阐述如何实现由“强国”向“富民”转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