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

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作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注:东京街名)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宋]蔡條《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五载,汴京计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则里瓦,其中大小勾栏(相当于戏院)五十余座”,另有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州北瓦子。其中,大的瓦舍司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南宋临安瓦子的繁盛有过之而无不及。

材料三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国史概要》
(1)  材料一、二可以见证今天哪些城市的历史?上图作为文物发现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宋商业发展有哪些重大突破?试说明宋代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对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靖年间,明王朝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有时人们以“南倭北虏”称之。这里的“虏”是指()

A.满洲 B.蒙古 C.回族 D.藏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且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这一改变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是()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中期
C.两宋 D.明朝中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 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
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 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丁某要去当兵,他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同时也买了一些衣服,又准备了行粮等必须物品。请问这是哪一时代的情形

A.唐朝的募兵制 B.唐朝的府兵制
C.宋朝的禁军制 D.明朝的厂卫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说明 “飞钱”的主要作用是

A.为富商、高利贷者储存金银 B.缓和钱币的不足,便于携带
C.经营存款、放贷、汇兑 D.标志着纸币的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突出表现在

A.废除丞相 B.设立内阁 C.废除科举制 D.设置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与古罗马是当时世界东西方文明两大中心,随着二者的对接,中国与世界的优秀文明得以相互影响和借鉴。对东西方两个文明中心的成功对接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的事件有                          (   )
①西域都护的设置                       ②张骞出使西域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                       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生产技术主要有                  (   )
①铁犁牛耕技术      ②井渠法        ③铸铁技术      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之际.地处东南山区的徽州由于未遭金军的蹂躏,故在靖康之乱后,有大批的移民迁入。加上人口的自然繁殖,徽州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南宋时已有大量徽州人迁移到长江沿岸地区,“比年(淳熙前后)多徙舒、池、无为界中”。
到了明清,人地矛盾愈益紧张,故小民“能以生业著於地者,什不获一,……其势不得不散而求食于四方。于是乎移民而出,非生而善贾也”,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输出地区,史籍记载,“九州四海尽皆歙客,即寄籍者十之五六”,徽州商帮因此蜚声远近。
材料二 吴章,(安徽)休宁人,从小跟随父亲吴道遐侨居杭州,后到常山经营盐业,便入籍常山,“性慷慨,好行其德,旱则施粥,冬尝给棉,设姜茶,济贫乏,行事有足称者”。徽商及其后裔入籍当地,入试登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衢州府的文化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材料三  2010年6月20日~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实际揽资1200亿元,到会客商3757人, 参观展馆人数近10万人次,取得了丰硕成果。
——摘自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网站
(1)依据材料一,归纳在徽州形成商帮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徽商的哪些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   )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