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隋唐时期相比,城市中的“市”有哪些变化( )
①开市、闭市的时间限制被彻底打破 ②出现了定期或不定期、专业性或节令性的各种类型的集市
③商品众多、商贾云集 ④有许多外国商人,“胡风”、 “胡俗”流行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
对畜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吸纳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 D.重农抑商的政策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