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A.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D.巩固了中央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买)”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    )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的军机处

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内阁分权制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铜钱取代铁钱
C.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中,最独特的措施是(  )
①基本沿用三省六部制
②改革中央机构,使各机构互相抗衡,不能彼此相压
③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④中央承元制设中书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下列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证明了商运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B.体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C.说明了工商皆本思想已成共识
D.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落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