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有学者说: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挟持幼主,权倾朝野。顺治朝修史夸赞他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修史记录了他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修史时则为称述先祖功业肯定了他的功绩。这位学者意在( )
①强调史学理论是影响历史解释的重要因素
②指出政治需要损害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③倡导对同一历史人物必须要有不同的评价
④说明古代官修史书具有政治说教的功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的出现
A.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 | B.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 D.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
《四友斋丛说》讲了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的亲身体会:“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内阁)张先生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内阁)夏先生,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内阁)严先生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
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
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
A.商朝王亥“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 |
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
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
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 |
下列与中国传统经济形态下的决策和风气有冲突的言论是( )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D.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一位中学生准备写一篇有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的历史小论文,下列观点中符合这—要求的有( )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
C.元朝通过设置行省削弱相权 |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 | B.工商皆本 | C.重商主义 | D.重农抑商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材料可以反映其商业革命的是(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