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
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高三(25)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了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浅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者一赢政》
C.《谈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首辅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六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一做法( )

A.整顿了吏治,维护纲纪
B.削弱了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D.侵犯了皇权,侵犯六部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②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③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
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责任制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B.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D.中朝内阁中书门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折奏事,甚至是风闻奏事,皇帝朱批后迅速发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实行()

A.意在解决决策依据与驾驭官僚队伍问题
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社会作用
C.表明奏折上报的渠道被堵塞
D.目的是弥补军机处办事效率低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滕州高一上期中历史(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华美实验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