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高中历史

钱穆认为,“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
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C.“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区别
D.“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 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的新儒学相对于孔孟思想主要发展变化是(  )
①君权神授  ②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  )

A.义利并重 B.先义后利
C.重义轻利 D.舍义取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念的思想源头主要是( )

A.宗法思想 B.三纲五常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