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 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 |
1521年,明朝第十一任帝朱厚照死,没有儿子,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之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即大臣们围绕朱厚熜该怎样称呼朱厚照的父亲(父亲还是伯父)和自己的父亲(父亲还是叔父)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议,并发生了流血事件,很多皇帝意见的反对者被廷杖致死。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大小宗”体系 ② 是儒学思想为正统的体现 ③当时理学正处于兴盛时期 ④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④ |
“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
A.宣扬迷信思想 | B.祭祀天地神灵 | C.宣扬君权神授 | D.报答天地之恩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①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 ②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 ③提出“五常之道”和“王道之纲” ④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大一统”思想 | B.“君权神授” | C.“天人合一” | D.“三纲五常” |
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是曾说道,“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和谐”思想的是
A.“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
B.“礼之用,和为贵” |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D.“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某本书上说:“天地的五行如果没有变,(君主)应当以德行来弥补,广施于天下,那么问题就可以消除,如果不以德行弥补,不出三年,天会下石雨。…..补救的办法使省徭役、少收税、开仓库、赈济百姓。”这应该是哪本书的说法?
A.《论衡》 | B.《潜夫论》 | C.《春秋繁露》 | D.《养生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