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踵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商战” |
B.“自强”、“求富”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B.根本上突破先秦儒学的范畴 |
C.是当时“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
有学者说:“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理性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
A.批判宋明理学 | 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
C.反对君主政体 | D.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
B.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
C.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 B.宋明理学兴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方思想的影响 |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主张经世致用 | B.力挽儒学危机 |
C.维护理学正统 | D.反对盲从孔子 |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视。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
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的是:( )
A.黄宗羲 | B.顾炎武 | C.王夫之 | D.李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