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
王夫之说:“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余绪,而无通理之可守也。”这个观点( )
A.与后世的“中体西用”理论一致 |
B.对西洋学术的价值认识不足 |
C.成为中国近代反专制的思想武器 |
D.为当时的反侵略斗争提供参考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趋接近现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经世致用思想 |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
有学者说:“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理性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
A.批判宋明理学 | 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
C.反对君主政体 | D.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
明清之际,一些学者用汉代学者为先秦经典所作的注释重新解释儒学, 其意在( )
A.进一步巩固孔子的圣人地位 | B.恢复汉代儒术的主流地位 |
C.对儒家学说进行继承批判 | D.动摇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
《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有一首冯梦龙收集的《黄山谜》说:“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这说明当时出现了( )
A.挑战传统文化,甘当异端的行为 |
B.抨击封建伦理,追求民主的思想 |
C.不满封建秩序,要求革命的呼声 |
D.藐视圣祖权威,要求平等的意识 |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
A.应专攻儒家经典 | 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 |
C.应旨在经世致用 | 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
C.建立法治社会是必然 | D.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