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 |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 大传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内外朝制 |
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 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
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 |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③其核心内容是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
④它与分封制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 B.王权与神权结合 | C.严格的等级差别 | D.君主专制独裁 |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
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郡县制 | B.行省制 | C.分封制 | D.三省六部制 |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王位世袭制 | D.禅让制 |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某中学历史课题小组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甲同学: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
乙同学: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实质上讲体现的是宗法制
丙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丁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C.甲乙错,丙丁对 | D.乙对,甲丙丁全错 |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的问题是
A.宗法制的瓦解 | 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 C.周王室的衰微 | D.阶级矛盾尖锐 |
试题篮
()